我喜欢看小说,而且很容易代入,常常活在小说家塑造的世界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却让我读得不畅快,也没有代入感,只是在读的过程中有一种莫明的情绪在滋生、成长,直到读完,这种情绪变得更强烈,我觉得必须尽快疏理它才能让我的内心恢复平常。
全书没有直接出现“月亮“、“六便士”相关的描述,为什么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连起来作为书名呢?看完本书再看别人的评论才知道,“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我觉得这个书名最贴近本书所讲的故事。
我认为本书讲的是以斯特里克兰为主角的三个”疯子“的故事。四十七岁的斯特里克兰在证券公司工作,薪水丰厚,老婆及一双儿女生活安逸。一天,他突然只留下一张纸条去走巴黎了,包括他的妻子都认为他是带着情人私奔的。妻子认为他终究会回来的,可后来了解到他全身上下只有100元,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开始学习画画。他妻子悲痛而又确切地知道斯特里兰再也不会回来了。实事也证明了她的判断,斯特里兰为了画画,饱尝了贫穷与饥饿的煎熬,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染上麻风病而死。斯特里兰死后他的画才被世人所关注,欣赏,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
有人看到斯特里兰的画没有人买,没有经济来源,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问他为什么过得很艰难还要画画?他说,“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
斯特里兰就像是一个没有道德观的疯子,不仅自己生活一团糟,而且爱他的三个女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原配及子女被抛弃,勾搭上的救他于死亡线上的朋友的妻子布兰奇自杀身亡,塔希提的土著姑娘侍候他到死。
斯特里兰死后成了有名的画家,世人接受了他的缺点,还认为那是他的优点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如果仅是斯特里兰的故事这样也可以说一个天才是如何成功的,但毛姆似乎不是宣扬成功学而是揭示更多的东西。另外两个疯子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那个从荷兰乡下来的以画画为生的施特罗夫也是一个”疯子“。他的画总是那么的低劣,但还是有人以低廉的价格买走,他的生活过得比较舒适,还在巴黎娶妻了。他知道自己没有画画的天赋,对自己能不停地画而且还能卖出的状况比较满意,他鉴赏力却很高,当发现斯特里兰的画时,他认定斯特里兰是画画的天才,终有一天能大放异彩。
他主动与斯特里兰交往,即使斯特里兰对他并不友好他都无所谓,斯特里兰重病后他反复做妻子的工作把斯特里兰接到家里照顾。后来斯特里兰与他妻子好上了,他被迫主动净身出户,妻子自杀了,清理房间时发现斯特里兰为他妻子画的裸体画,他怒火中烧,拿起一把剑准备刺乱裸体画,但他的剑没有落下来,他被画的美震住了。他最后伤心的回荷兰乡下的老家去了,他要在那个纯朴而又美丽的地方去疗伤。
读到斯特里兰与施特罗夫交往的这一段时,我恨斯特里兰的无耻,对施特罗夫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怨毛姆写了这么一不知所谓的人物。还有一个”疯子“的故事就没有这么纠结了。
有一个叫亚伯拉罕的年轻人,是极其聪明而有远大前途的医学天才,在他供职的医院对他有很高的期望,但有一次随船队到亚历山大港后一切都改变了。他爱上亚历山大港所在城市,辞职了,他去了亚历山大,在政府办的医院里找了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做的是卫生检察员这样的差事,找了个又丑又老的希腊女人,生了五六个孩子,全都是病秧子。别人看他是极其不幸,他的行为是十足的”疯子“行为,然而他却觉得很好。
他说:一天早晨,轮船停靠在亚历山大港,他站在甲板上眺望这座城市,阳光下整个城市都是白色的,码头上人来人往。他不光看到了穿着破烂长袍的当地人,来自苏丹的黑人,聒噪的希腊人和意大利人,戴着塔布什帽、表情严肃的土耳其人,还看到了阳光和蓝天。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他说,那就好像平地里一声惊雷,说完觉得这么形容不太恰当,又说他好像突然得到了神启。他感觉他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突然之间,他的内心充满了狂喜,被一种奇妙的自由感包围了。他感觉回到了家,一瞬间,他就决定余生都将住在亚历山大。他轻而易举便能下船,仅仅二十四个小时后,他就带着他的所有物品上了岸。这就是亚伯拉罕。
毛姆为三个”疯子“的行为下了注脚。“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如果说不被现世的社会价值观所左右、义无反顾地只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而处世做事的人是”疯子“的话,每一个人都有成为“疯子”的可能,内心深处也有追逐月光清辉高远的渴望。可是现世中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掩卷沉思,问我自己,我心中可曾有过月亮?我的月亮在哪里?我能做一回“疯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