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知识“吃透”,理解了,还能帮别人解决问题?
怎样快速写出一篇书评或者影评,而不是罗列知识点?
要想吃透知识,就要把知识关联,迁移,然后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而书评写作也不仅仅是总结归纳,而是传达思想,分析背后的原因,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别人构建信念、解决问题或者提供精神滋养,这些都离不开“深度”。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将学习分为主动和被动两个层次。其中,教授给他人,实践,讨论属于主动学习。演示,试听,阅读,听讲则属于被动学习。深度学习一定是在主动学习的层级,而且深度的学习就是位于金字塔最底部的“教授给他人”。
深度学习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第二步,深度缝接新知识,第三步,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
按照方法去做,反复去做,直到形成习惯。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获取变得越来越便捷。困扰读者的问题并不是获取信息的途径,读者的痛点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他们特别需要“专业、准确、可靠”且能快速解决问题的信息。基于此,写作者在创作内容之前,必须建立一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在某个垂直领域成为专家。
这就需要深度阅读了。
深度阅读法可以有效解决读书浮于表面、对内容一知半解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阅读者的理论修养和专业能力。据说,洋葱阅读法创始人彭小六两年读了1200本书。提出了“练兵场”的概念
彭小六在书中强调:“练,是指寻找联系;兵,是指探索冰山;场,是指多场景应用。寻找联系:在读到一句话或者一个概念时,要下意识地思考一下,书中相应的内容是否可以用其他现象进行解释。探索冰山:因为很多知识、概念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并养成追根溯源的习惯。多场景应用:要把学到的知识在不同场景进行实践应用。
《写作公式》教给我们,通过关联概念,纵向挖掘和精准转化来进行深度阅读。
关联概念是把两本书中对同一个概念的解释进行关联,达到快速理解相关概念的目的。
纵向挖掘知识是指阅读到一个重要知识点时,深挖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把专业概念和书中的观点学通、理透,有效提升专业素养。
精准转化知识是指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书中的概念、观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型。我们可以称之为“基于发明的阅读”。
比如读了习惯方面的书,了解了习惯回路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大脑的奖励机制,和驯兽员在动物完成表演是给吃的,是一个道理。这个知识点背后的原理是神经学的“大脑机制”,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而这个概念的迁移应用很多,比如通过打卡奖励养成坚持写作的习惯。
为了能够进行“刨根问底”“寻根溯源”“学以致用”的深度阅读,有时需要多本书同时阅读,有时需要跨领域、跨界的知识迁移应用。
《写作公式》作者自创了“对比阅读法”,“同频阅读法”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阅读和思考。
对比阅读法又叫主题阅读,需要把握好两个环节:归类和对比。主题阅读可以对同主题下多本书进行融合阅读。
同频阅读法是按照人的阅读需求层次,逐步与书籍“相识相知”。著名作家梁衡在《我的阅读与写作》一书中提到,人的阅读需求从低到高、从物质到精神,可以分为6个层次,分别是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
读书的过程,除了满足信息娱乐的需求,还要满足深层次的思想审美需求。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要留意书中写了哪些有用的原理、技巧和方法,这些知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如果你是为了写作而读书,那么还要梳理、总结这本书中所介绍的方法中哪些是你的读者真正需要的,这样做便于你通过分享读书文章吸引铁杆“粉丝”。这就是“知识”层面。
读完一本书后,一定要尝试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一本书的中心思想阐述清楚。在我的写作训练营,我经常要求学员用一句话来总结一本书的核心思想。通过总结核心思想,我们可以快速理顺书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训练源于大多数自媒体平台在征收书评、共读稿、讲书稿时,要求写作者把总结核心思想作为一个固定元素写进文稿中。这就是“思想”层面。
直白地讲,以写书评、共读稿、讲书稿为目的而读书,其审美主要是指要能讲出我们所介绍的这本书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如何用好书中的知识。所以,从审美角度去解读一本书时,可以从这本书所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去解读,这就是“审美”层面。
经过知识、思想、审美三个层次的梳理,书籍作品的深层内涵就清晰了,书中传达的价值、思维方式等已经深入大脑,再通过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写出的书评或者文章再次基础上提炼,一定可以深入浅出,打动人心。
彭小六老师总结了深度阅读法,第一步,从学习者视角探究概念是什么,行动者视角发现有什么用?在哪里用?创造者视角挖掘源,也就是根本来源。然后,应用案例,最后从一个领域迁移到另一个领域。
所以,深度阅读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而结果就是融会贯通的量变到质变。樊登老师也总结过QPA法,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阅读理解思路,即问题,方法,行动。知识要转化成技能,技能要转化成能力,最后指导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