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了翟国的女儿王后的位置以后,周襄王过得还是比较开心的。过了一段时间脑子好像突然间开窍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王后竟然和王子带之间有联系,然后周襄王做出了可能是他继位以后第二个正确的事情,那就是罢黜了王后。王子带有些坐不住了,因为他不甘心失败,周惠王时期深得宠爱的他在失败以后还是不想在周襄王之下。在得到了周襄王罢黜了王后之后,他举兵造反,紧急联系西戎还有翟国一起联合造反。周襄王身边的臣子富辰说,我屡次劝谏君王,不要亲近翟国而疏远郑国,但是君王不听,不过,既然敌人攻打进来了,我自当拼死保护君王,于是出门迎敌,富辰战死。由于周襄王准备不足,大臣也战死了。被王子带的联合军打入了都城,周襄王仓促的逃出了周国,跑到了郑国的汜,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襄城县。看吧!还得靠郑国避难。
王子带这个时候取代了周襄王,坐上了王位,然后娶了被周襄王罢黜的翟后,把温地当做都城。王子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周襄王错误的决策当上了君王。可是周襄王还存在啊!一个君王老是在别的诸侯国也不是个办法啊!周襄王在这个时候向各个诸侯国发出了求救信号,刚刚即位不久的晋文公首先坐不住了,因为周襄王有恩于自己啊!他打着勤王的口号出兵攻克了王子带所在的温地,勤王的意思就是天子有难,臣子起兵救援的意思,晋文公进入都城生擒了王子带,然后迎接周襄王回到都城,坐上王位,之后将王子带在都城处死,从而平定了这次内乱,史上称这次内乱为“子带之乱”。周襄王很高兴,赐给了晋文公很多的东西,也就是美酒弓箭之类的吧!并且让晋文公担任诸侯的首领。
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平定了子带之乱以后,周襄王的做法相当于承认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其实在周襄王二十年的时候,晋国经历了一场大的战役,那就是“城濮(pu)之战”,是晋国和楚国之间打的一场战役,战争的结果是晋国取得了胜利。晋文公将战争夺来的一千名俘虏和一百辆战车给周襄王,而周襄王很开心,回赠给了晋文公一百张红色的弓和一千张黑色的弓,并且允许晋文公可以征伐诸侯。晋文公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在这一年的冬天大会诸侯,地址在郑国的践土,大概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原阳县。晋文公表示这次诸侯会盟需要周襄王亲自来,周襄王很尴尬,一个堂堂的周天子,竟然还要参加诸侯大会,而且还是以臣子的身份,但是又害怕晋国的威力,所以还是去了。在后来孔子写的《春秋》当中,把这件事情描述为“天子狩猎于河阳”,用这样的方式来维护周天子的颜面。可见当时的晋国确实是很强大的,晋文公也成为了中原的又一位霸主。
其实在晋文公之前还有一位春秋霸主,那就是宋襄公,很多史籍之类的不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因为宋襄公空谈仁义道德,在周桓王十四年的时候,楚国出兵伐宋,楚国必须要渡过泓河,就是今天河南省柘(zhe)城西北的漶(huan)河。宋襄公比较有意思,他不听身边大臣的劝说,执意要等到楚国的军队渡过了河,摆好了阵势才开战,不能趁人之危。结果他倒是仁义道德了,人家楚国不跟他客气,列好了阵势,直接把宋军打败了,然后宋襄公也在这场战役中战死。简直是愚蠢啊!打仗嘛!讲什么仁义礼智信,直接开打不就完了,所以很多史籍并不把他当成春秋五霸之一。当然,宋襄公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在齐桓公之后,宋国迅速的在各个诸侯国中脱颖而出,说明宋国的国力比较昌盛,只不过宋襄公脑子不太好使罢了。
而在晋文公之后,称霸的是秦穆公,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很强大了,而且秦穆公身边有一个强力的辅助,那就是百里奚,关于百里奚和秦穆公的故事留着以后再说。在百里奚的帮助下,秦穆公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家实力强劲,在周襄王二十八年的时候,出兵伐晋,此时晋国已经衰落,晋文公也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秦穆公伐晋之后就确立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迅速的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因为秦穆公干掉了晋国,一些西边的戎族部落都闻风来降,表示愿意为秦国效劳,能把戎族部落都征服,说明秦穆公的手段确实是高,不但西部归顺,秦穆公还向东发展了一千多里地,周襄王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特地派使者送给秦穆公二十面鼓来给秦穆公庆贺,其实也就是承认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来表示一下的。但是秦穆公称霸也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仅仅三年,秦穆公就去世了。
在周襄王时期,春秋五霸里面的五位出现了四位,这也是因为周襄王在位时间比较长。周襄王在位一共是三十二年,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和秦穆公四个春秋霸主,以这四位为首的春秋时期的几个大的诸侯国也相继的在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整个华夏大地一片热闹的景象,你方唱罢我登场,舞台上从来不缺少主角。在周襄王三十二年的时候,周襄王去世了,死后是他的儿子姬壬(ren)臣继位,就是周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