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小说《红楼梦》中又一重要的女主角,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同是群芳之冠。薛宝钗是紫微舍人薛公之后,是名门之女,家境殷实优越。薛家既是豪门富贵之家,还是世宦书香门第。薛父在日,酷爱宝钗,令其读书识字,乃至其才较之乃兄(薛蟠)竟高过十倍。后因哥哥不能体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黹家计事等,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大家闺秀实至名归。
薛家虽然祖上是官,但是到现在后代们已经开始从商,是朝廷任命的皇商。虽然家境优越、财富颇多,但无政治地位,甚至低于当时的农民。薛宝钗和母亲、兄长一起进京备选才人、赞赏之职。能理解母亲不易的宝钗深知家庭状况,自然不会拒绝备选才人赞善。聪颖智慧的宝钗在小说中是最讨人喜欢的一名女子,在封建体制固化下的贾府中,薛宝钗的言行举止和待人处事的态度,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也正是这种能力让她得到了许多鲜花和赞赏,但因这个社会失去了自己最本真的东西。
宝钗的为人处世无疑是书中最得当、最叫人佩服的。宝钗虽文静少语,但待人处事知道却毫不含糊,当宝兄弟挨板子时,宝钗主动前来送药,久久不忍离开。宝钗的一言一行也被丫头们记在心中,“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宝钗孤傲自许、目无下尘,致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宝钗待人友善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就连元妃也觉得宝钗知礼节、明事理,近待人。相较于林黛玉,她更希望薛宝钗做贾家未来的媳妇,以为宝钗比黛玉更识大体一些,说白了,更符合封建大势力的要求。作为宫里的娘娘未尝不觉得封建礼仪不重要,也更加能反映出宝钗的知书达理。
当黛玉在贾母生日会上说出的那两句《西厢记》的名词时,宝钗早已察觉,只是不露声色地私下找黛玉谈心,远离那些无用的读物,语重心长,像极了一位大姐姐的由心忠告。知书达理、温柔体贴这难道不是宝钗最动人的地方吗?
宝钗有“胎里带来”的一种热度,称世俗之毒,所以医治毒的药方称冷香丸。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四两和四节气的雨、露、霜、雪加蜂蜜、白糖调和,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两煎汤选服一丸即可。从其药方中,可见“炎凉”“甘苦”四字,同时赋予了作者美好的寓意,高贵、淡雅、娇艳、坚贞,四种品性。
宝钗作为青春少女也具有热情活泼善良的一面,追求美好的爱情、喜爱宝玉,但是她又不得不克制自己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来满足封建世俗的要求。温柔动人的宝钗被曹公写成的封建体制下的牺牲品,甚至是被淹没在社会潮流中。
我们动人的宝钗同样拥有极高的才华,其父从小就培养她诗文创作的能力,而她也展现了极高诗词创作的天赋。虽说写诗不是女儿分内的事,但是对于她来说文学创作具有极高的热情,且十分出众。宝钗创作的诗词已经得到许多人的赞赏,诗中多将自己的心境与对生活的热爱结合起来,展现出不同意韵的诗词,其中《凝晖钟瑞》深得元妃的喜爱,可见能力不俗。
薛宝钗的理家能力也颇有一套,当凤姐因流产而未能管理家事时,宝钗和探春携手共同管理大观园,且安排的妥妥当当。曹公以长辈的视角委托其料理家务,更相信宝钗精于庶务。宝钗的心中同时也有一杆秤,虽支持探春的建议,但她察觉出施行之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计算得很精细,思虑非常周全,足可见宝钗的博群宏览,持家有方。
如此可爱动人的宝钗,是现代社会的理想女性,有才华,更具能力,甚至堪称“完美”,如此“完美”的美人有着自己的想法,想要得到些什么,不能说是“虚伪”。这不为过。同样是人,宝钗同样拥有自己的目标,明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向。曾有网友高度评价过宝钗的动人之处,我觉得非常正确,想分享给大家,主动选择正确道德,修身正心、不分亲疏远近皆出一意;她常用智慧解决问题,能为别人创造表现空间,拥有超高的控场能力;拥有古典人士的审美,屋内简朴无华,以“古怪”评她不为过;“完美”女子内心被束缚,无法打破,只能修身正心,寻找慰藉;“薛”同音“雪”,其特性是“冷”,但雪覆盖“石头”,却不能影响石头,终究是“山中高士晶莹雪”。
薛宝钗应该是书中最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之一,人设完美,但苦于内心挣脱不了束缚,只能隐忍心中,或许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关系,让这位女孩子失去生机活力,无法更好体会到生活带给她的乐趣。虽为悲剧,但曹公笔下的蘅芜君显现出隽永的魅力,依然是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纵然发脾气,依旧是最动人的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