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孩子多一份宽,自己孩子多一份安。”这是姥姥经常跟我说的话,她期望我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心怀善意地对待学生们。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也有了小算盘,想着要是我好好对待别人的孩子,我的孩子以后也能得到别人的善待。但听的多了,这句话如同种子生了根,慢慢地入耳、入脑、入心,发芽生长成为一种信念。
去年,学校安排我教授一年级数学,这也是我第一次教一年级。整体感觉就是交流起来困难重重,我发出的指令他们常常听不懂。比如我让他们“拿出《学习巩固》”,孩子们却左顾右盼,不知道《学习巩固》是哪本书。再比如:我忘记收答案,等我反应过来去收时,才发觉他们竟对答案的存在毫不知情……每当看到他们那懵懂的模样,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逐渐意识到,他们不过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需要老师多说、多做、多示范,有时甚至得手把手教。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不免生气。慢慢我发现,我这学期生气的次数,是以往的多倍!这可不行!我不想让自己的面相从紫薇变成容嬷嬷!
在这学期开学前,我在自己心中定下一个目标:对自己孩子多一点宽容,对班里的孩子多一点耐心。
到校后,我向孩子们道出了自己的目标,还半开玩笑地说我不想变成丑八怪,也不想让他们成为胆小怯懦的孩子。他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接着,我们共同立下约定:上课时认认真真学习,下课时快快乐乐玩耍!我解释说,上课老师讲授的时间不多,一般不超十五分钟,这段时间他们得保证认真听讲,而我也保证下课时绝不拖堂,并且每天晚上布置的作业量都很少。孩子们愉快的答应了!
这学期下来,我发脾气的次数大幅减少。有时候忍不住发了脾气,事后也要开两句玩笑,让孩子不至于怕我。渐渐的,他们在上课时没有坏习惯,下课时在我面前敢说敢笑,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教育本就是一场爱与耐心的修行,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以宽容耐心相佐,方能育出心灵茁壮的幼苗。我会坚守此念,让孩子于爱与乐的教育天地中,既学知识,亦塑品格,向着光明未来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