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幢红砖青瓦的房子并排座落在小山脚下,离着一座有一条河环绕而过的小县城不很远。这两幢房子里住着华夏两家人,两名庄稼汉为了养活家人,从早到晚,辛辛苦苦地在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劳作。
靠东边的一间房里住着华老根一家。华老根是一个身材魁悟、满脸络腮胡的庄稼汉,家里世代务农。儿子华坤松高中毕业后便随父亲一起在家务农。华老根一生勤扒苦做,为培养儿子读书,付出了不少心血。他一直期盼着儿子能够读好书从而改变华家的宿命。
华老根自己是个睁眼瞎,可是他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老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华老根对此笃信不疑。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大,坤松终究还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败下阵来。有些迷信的华老根相信,这终究是因为家族缺乏风水的缘故,对于儿子也就不去过多苛责了。
靠西边那间房的主人叫夏满山,一个身材矮小、枯瘦干瘪的老头儿,整天价思思谋谋的样子。他也有一位高中毕业的儿子,名叫夏云柏。事实上,夏云柏与华坤松是高中同学,彼此是从小一起光腚玩到大的发小。两人同病相怜,夏云柏高考同样名落孙山,这些天来一直在家闲着,夏满山也正为儿子的工作发愁。儿子在家老老实实务农吗,夏满山心有不甘,他暗中在同华家较着劲儿呢。在夏满山的心目中,自己的儿子总要更出息些才行。
夏满山有这样自信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在村里,他同村干部结了缘。前不久他从村长那里了解到,这一次村里有一个招收年轻人到乡储蓄所工作的名额,原则上是通过考试选拔,择优录取。得到这个信息,夏满山就早早告诫儿子在家开始认真复习功课,一定要抓住眼前的这次大好机会。夏满山确信,这一次儿子被录取的机会很大。虽说同样是高考落榜,儿子的高考成绩毕竟比华坤松高出了几分,而且今年村里总共也就云柏和坤松两名高中生,而那边华老根还蒙在鼓里,对这事一无所知呢!
十一月下旬的一天,华夏两家合租了一辆车进城卖农产品。华老根和夏满山两人进城的时候,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没想到下午忽然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顷刻下降了十来度,寒潮来袭了。眼见着那些农产品卖不完,晚上只能留在城里了,两个人身上穿着单衣,冷得直哆嗦。华老根便说,“我看得让家里人送两件衣服来才成!”夏满山说,“可不是,索性让两孩子送衣服来吧!”华老根说,“要不就让咱家坤松跑一趟吧?你的衣服也让他帮忙捎过来,省得云柏跑腿儿!”满山说,“成!”于是,华老根就给家里打电话,通知儿子进城送衣服。
华坤松接到父亲的电话,不敢怠慢,捎带上夏满山的衣服,匆匆忙忙便赶到了城里。两位庄稼汉身上加了衣服,感觉暖和了许多。坤松跟着一起张罗生意,他本打算傍晚赶回家,无意中打听到旁边有一辆便车夜里回村,便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随那辆车回家。
当天夜里十一点多钟的时候,坤松随着那辆车赶回家去,在离家还有四五里地的地方,汽车却抛了锚。坤松暗叫倒楣,只得下车徒步回家,好在路程不是太远,他随身带了一把袖珍手电,摸黑赶路问题不大。
坤松走到村储蓄所附近时,蓦地发现昏暗的灯光下有一个人影晃动,他定睛一瞧,那人正在撬储蓄所的大门。“不好,今晚遇上贼了!”坤松心里暗叫道。年轻人一下血脉贲张,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从小对鸡鸣狗盗的行径更是深恶痛绝。他身材高大,平日在学校就是一个不怕事的主儿。那时候,坤松悄悄在地上摸起一根木棍,迎着那条黑影便冲了上去。
第二天,坤松抓住一名盗贼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夸小伙子了不起,有勇有谋。储蓄所的领导很是激动,他说,由于坤松的勇敢行为,让国家财产避免了重大损失,这样的优秀青年值得表彰啊!有关领导当即拍板,坤松就是这次乡储蓄所招工的最佳人选。
不久以后,坤松便到乡储蓄所上班了,成为体制内的一名正式员工。每当看到坤松穿着气派的制服回家时,云柏的心里总有一股别样的滋味,他想,穿这身衣服的人原本是自己呀!他有时会埋怨老爹:为啥那天你不让我送衣服呢?而满山则一脸无辜,这样的结局又有谁料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