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朋友圈发了自己赶场子聚会的动态,我个人也应邀参加了几场同学会小聚。家乡的小城一时人满为患,一出门就能看到许多许多结伴而聚的青年男女。各种包间、旅馆全部爆满,各个旅游景点人头攒动。
这就是春节聚会的常态,许久不见的故人齐聚在一起无话不说、无所不谈、家长里短、嬉戏玩闹......我们出去聚会玩耍很嗨皮、很开心。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聚会到底聚的是什么?
在没有见面之前,大家早早地聚在社群里面,谈天论地。有人忙活着组织聚会活动,有人忙活着张罗聚会的内容。大家都期待着聚会的那一天的到来,期待着故人相聚首。
而到了真正聚会的那一天,看到了那些许久不见的故人,变化可真大。曾经的学渣,变得那么神气,开着名车来聚会。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变了,人人喊“哥”。那些在外面奔波混的不怎么好的朋友,便坐在角落里独自喝着闷酒,好像心里面憋着一万只“草泥马”。
一见面就笑呵呵地嘘寒问暖,蒙着脸在那里称兄道弟。凑在一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笑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为了让大家玩得更尽兴,还不停地转场。而事实上,许多人早已厌倦了这种聚会。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只管逢场作戏。反正呆在家里也无聊,还不如出来凑凑热闹,有吃有喝又有玩,想想神仙也不过如此快活呢!
这样打着友情旗号的春节聚会,实属令人难堪。如果不去吧,在众多朋友的面前又太显得高冷而又不近人情,肯定会被扣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帽子。假如去了的话,又得重新演绎一场令人身心疲惫的独角戏。既然大家都已厌倦了这样的聚会,那么大家聚会的目的又是什么?聚会聚的到底是什么?
不妨先来看看古人的聚会是怎样的?利登在《水调歌头相聚不知好》中写道:相聚不知好,相别始知愁。酒可沽,花可买,月能留。可见古人相见相惜,视友情为无价之宝。又如我们熟知的小学古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抒发着同样的情感。那就是对友人的惺惺相惜,彼此关爱有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古人生活的年代不同于今日,交通不便,通讯不便。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有一定的生活条件才能够通书信;聚在一起的概率,比起今天中彩票还要低。试问古人与友人之间的感情靠什么来维系?
他们靠的是君子一诺千金,靠的是一言九鼎,靠的是超越生与死的信任。而交通四通发达,通讯完备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即使再远我们也能够在一两天之内到达,通一个电话就可以畅所欲言,告别思念。相聚已经不再是难事,难的是拉近彼此心与心的距离。试想一个带着面纱的人与你在共聚一堂,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又试想一个装睡的人,你又怎能够叫醒?
情浓再聚首,一味地添油加醋,情不但不会变浓,反而会变淡。聚少离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维系友人感情的纽带是真情,是信任。聚是为了更好的离,只有经历了离别才会懂得珍惜相聚。
友情需要经营,就像酝酿一坛好酒一样,要用心,要用情。聚了也好,散了也罢,依旧像美酒一般浓烈、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