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若星河的古文化中,小叔子歌颂嫂子的作品,还真是寥若晨星。如果《洛神赋》自称第二,那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了。
《洛神赋》,是曹植写给自己的嫂子甄宓的。洛神就是甄宓,她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一女乱三曹”的女主,同样还是这个女孑,曾让当公公的曹操想入非非。
究竟有着怎样的绝色,还是一个寡妇,竟让一代枭雄曹操为之倾倒,竟让一代文豪曹植如此不吝笔墨,穷尽天下最华丽的词藻不避嫌疑地歌颂自己的嫂子,让我们再来读读《洛神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年轻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地诵读《洛神赋》,那华美的辞采、细腻的涂描、丰富的想象、绻缱的情思......让我一次又一次如痴如醉。
这篇赋中所写的洛神,原指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人大多认为实际上写的是甄宓。也有人认为不是,因为甄宓是曹丕的皇后,也就是曹植的嫂子。
让我们拔开历史的烟云,透过重重迷雾,去尝试一探究竟。
甄宓,即甄洛,上蔡令甄逸之女。她是三国时代有名的美女,温柔又懂诗文。被袁绍选中,做了他次子袁熙的妻子。
公元204年,曹操举兵攻下邺城。曹操的次子曹丕,成了甄宓生命中的第二个男子。
自古红颜多薄命。公元221年,曹丕因受挑拨,赐甄宓自尽。
曹植故地而过,作《感甄赋》,以寄怀伤。后由魏明帝曹叡改为《洛神赋》。
以上见于正史,其故事在历史长河里早已显得无足轻重,只留下远去的尘埃。以下,就权作沧桑岁月的补白,亦算是历史的追忆吧。
甄宓,也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甄夫人,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是东汉未年的上蔡令甄逸。三岁时,父亲过世,她在母亲的倾力培养下,成为当世有名的才女。后嫁给袁绍次子袁熙。
建安九年,曹操趁袁绍病死,率军攻打邺城。城破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率先拿下袁绍的府第,见甄宓虽然"满脸污垢,身着粗衣,披散着头发",但不掩其美丽,便纳甄宓为妻。
其实曹操也惦记着甄宓,攻下邺城后,曹操赶紧让人去找甄宓。结果有人却告诉他,你来晚了,甄宓早被你身为五官中郎将的儿子曹丕给归自己所有了。曹操恨恨地说:“我攻打邺城全是为了你啊。”眼看儿子将生米做成了熟饭,曹操地只得顺水推舟,遂了曹丕的心愿。
甄宓嫁给曹丕后,独得宠爱,先后为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美人对于男人来说,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品,没有永久的保鲜期。曹丕即位后,身边美女环绕,对早年的最爱渐渐情淡如水,任由甄宓在邺城孤独。
孤独的甄宓写了《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甄宓是个善良贤德的女人,她见曹丕不待见其弟曹植,还萌生杀意,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便写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甄宓便以嫂嫂的身份爱护曹植,并劝曹丕珍惜兄弟之情。
一向小心眼的曹丕误会了甄宓,认为她喜欢上了曹植,认为她“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后又借故赐毒酒于甄宓,令她自鸠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可怜的甄宓就这样香消玉殒,卒年38岁。
没想到的是,死后的甄宓竟意外地名扬天下。一是因为其子曹叡意外称帝,追赠她为文昭皇后;二是因为曹植所作的《洛神赋》广为流传。
曹植在甄宓死后的第二年去往鄄城的途中,借"宓牺氏之女,溺死洛水之神"的传说,抒发自己的心境,写下了这首《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这里的"鄄"其实是曹植的封地。但后来附会者认为,"鄄"与"甄"相通,赋中又有"宓之说",《感鄄赋》肯定是《感甄赋》,赋中的"洛神"就是他的嫂嫂甄宓。于是,曹植暗恋甄宓,叔嫂恋的故事便传开。还说曹操原本喜欢甄宓,曹操攻打邺城其实也主要是因为她。
这就是所谓的"一女乱三曹"的传说,认为曹丕称帝后之所以赐毒酒于甄宓,真正的原因在于封其口,使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家丑便无从查证。
命运坎坷不幸的甄宓甄夫人就这样名扬天下。但斯人已逝。
而到现在,人们都相信,甄宓与曹植是有爱情的,即使她赋里的原型,也必定如洛神一般美丽、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