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还是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一、掌握朗读方法
1、解决学生朗读中“一字一顿”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自由读课文时,我允许他们“点读”并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等他们读通顺后,在脱离点读会更简单一些。在读通顺后,强调不丢字、不加字,才是读正确。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透过“范读”能够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范读,让学生听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创设意境。
2、改变“拖腔拖调”的现象
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有时为了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经常会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我采用听读、比读的方法,如:比读时让学生自己评价,会出现“拖腔”问题,学生会指出,这种读法不对,孩子就会改变读法,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评价,“拖腔拖调”的现象也会减少。
二、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喜欢语文就务必从喜欢朗读开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让他们应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是很难做到的,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果没有插图,能够根据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加强朗读的兴趣感。如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透过看插图,看小溪的神情,让学生去猜测小溪的心理,再透过朗读表现出来。孩子不但有兴趣读,而且语感也个性的强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透过肢体语言来展现朗读效果也会增强孩子的朗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