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单位原来有位老同事,干工作不仅“溜边”,还爱和领导讲条件,久而久之,领导都不敢给他指派重要工作了。一是不放心,二是嫌麻烦。
但是单位秉承考核追本溯源——“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流程,所以,该同志肩上没有主要工作量,也就考核不到他身上。每天无事一身轻,不用整天泡在现场,天天坐在办公室喝茶养花闲聊天。
而其他正经认真干工作的工程师们,反倒是忙得“直冒烟”。每周周例会被批,每月绩效还得被考核几项。为啥,工作样数多,只能顾量不顾质。
苦处与其说!
活是不断加码,人却始终一人,让闲着的老同志分担一些?领导不开口,谁敢说什么。“闲得闲死,忙的忙死。”这事常见。同事们也会苦中作乐:“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干。”
这就是国企。大领导忙着开会,管理整体运营。中级领导,会把大领导精神往下传达,具体工作还是由下边基层干部主抓负责。
基层干部再把工作情况具体汇报给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在上传给大领导。但有时,大领导和基层干部二者也会直接联系,省去中间(中层干部环节),有时更省事。
发现了吧,企业里不仅有“溜边混日子”的普通干部,也有不干具体工作,只负责“二传手”的中层领导。
说好的“企业不养闲人”呢?那指的是私企。
单位如此,家里也一样。所谓“能者多劳”,久而久之,家里活越聚越多。家里天平逐渐失衡,矛盾也会从轻露头角,渐渐聚少成多,终有一天,干活多的一方会率先“发飙。”
怎么才能解决问题,要做的有的放矢呢?把任务绩效均摊,人人肩上有任务有指标,单位如此,家庭也如此。
如果二人都是上班族,那对不起,如果一方没有挣到一人养活全家的能力,那就各自分担家庭一半工作量:管孩子、收拾家务、洗衣做饭、采买后勤等工作。
但是,父系氏族社会遗留的传统观念与做法:就是大部分家庭女子有负责挣钱养家,还得干活负责家里吃喝拉撒。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状况。
我单位一女同事,脾气大。总觉得自己每天跑通勤很累,一回到家,只要看到老公在家坐或躺着,不干活,就开始生气。直言,看不得对方闲着。而实际上是,家里活大部分由老公干了,因为她什么也不会干。但是,她却处于“管理层”,有话语权。
国际知名人际沟通专家莉尔·朗兹在《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中写到:等价原则是两人在一起的决定因素。不仅承诺一致性,付出和收获均衡的家庭会更稳固更幸福。
这和工作量、任务量均分,是同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