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十四中报道,中国第一支学生交响乐团起源于甘肃兰州,是兰州十四中在1986年建立了全国第一支中学生交响乐团。上世纪末,全国各地确实涌现出很多支学生交响乐团。同时,还有很多学校建立了民乐团、管乐团、打击乐团等各种由学生组成的大型乐团。1995到2005年这十年间,不仅是交响乐团,包括其他各种学生乐团,在乐团数量、团队规模、艺术水准、演出场次等方面,整体上都达到了的很高程度。
2006年至今的十年,学生乐团普遍呈现出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乐团数量继续增长,乐团水准持续提高。而其他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增乐团数量少,原有乐团规模下降、人员不齐、艺术水准持续下降成为常态。
那么形成这种全国学生乐团发展严重两极分化的态势的原因是什么呢?其核心原因是生源保障出了问题。
我去北京参加过一次讲课比赛,比赛所在学校是一所在艺术教育方面有很高成绩的学校。和我同去参加比赛的还有一位物理老师,这位老师说,上课时,全班四十几人,没有人回答问题,即使提问也是一问三不知,在这种比赛性质的公开课上,没有师生互动肯定是会丢分的,只好将一位个性活泼,回答问题稍微能够沾点儿边的学生多次提问。课后从一些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高考考四百多分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了,要求低一些,上个二本大学不会太困难的。学生们在学习上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学过乐器的学生很多,乐器水平高的同学也有很多。
发达城市的孩子升学压力要比其他地区的孩子小很多,这样当地学习乐器的孩子数量就多,水平也相应地水涨船高。这些城市的孩子在学习乐器方面还具有第二个优势,那就是器乐老师多。
这些城市人口众多,音乐方面的各种师资绝对数量多;这些城市文化建设搞得好,各种文化艺术团体多,这些专业团体职员同样是重要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人数众多,各种乐器都有很多老师教授,在其他地区由于缺乏师资,冷门的没有学生的项目,在这些发达城市都不成问题,有的是老师教,有的是学生学,再冷门也是相对冷门,不会出现绝对冷门的情况。
发达城市的第三个优势就是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买乐器和支付老师课费的花销占当地居民收入的比例相对要小得多。比如在西部地区,买一件上万元的乐器让孩子学习,90%以上的家庭是接受不了的,而这个价格的乐器对发达城市居民就构不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