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南多水泽之域,故多地以桥命名,如白桥,姥桥,新桥,功桥。白桥和姥桥骑行路过两次,一次是去鸡笼山,一次到历阳镇一一和县县城。可功桥只是在沈巷至塔岗途中看到指示牌,却未曾去过,心中有存念,故今日成行,一睹何谓“功桥”。
从和谐大道,转至沈巷去和县的省道,途经白桥镇。在到达五显社区路口时,向在路旁候车的一位老人询问功桥怎么走,他说走沈巷往北近些,往白桥走远些,要到白桥前面的姥桥,再转向功桥。我事先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去时走白桥,回来从螺北,不想走重复路。心意已决,继续东行。
进入白桥镇界域,看到气势不凡的白桥镇政府大楼,骑过架在牛屯河的白桥大桥。我知道功桥的大致方向,应在白桥镇的西北,依傍着牛屯河。不甘心再骑十多里路到姥桥后再折向功桥,再说姥桥距离功桥也有十多里,怕绕得太远下午回来太迟,并又向一位走路的老人打听。老人很是热情,说沿河埂可以骑去,可是在修路不好走,让我从河南岸边一条大马路,可以骑到功桥,并让我路上再问问人。我谢过老人,掉转车头,沿着白桥街道西边一条大道径直骑去。
田里的稻子早已收割,只剩下枯黄的稻茬,田地尽头是楼房高耸的村庄。一路上视野开阔,加上秋阳朗照,给我这个“外乡人”有种新鲜之感。不觉加快速度,向前骑去。
又来到一座桥上,还是想走近道,又问一位在路旁田地摘菜的大姐,她说顺河埂再折向北近多了,于是沿此处牛屯北岸前行。
由于河两岸在建防洪墙,埂基还在加固,埂面还是石子路,路上遇到装土车驶来,人和车便被笼在灰土阵中。唉,贪图近道,路不好走,还要吃灰尘哟。
沿河埂骑了四五里远,好不容易碰到两个老人,不厌其烦再打听。这不,从河埂下来,折向圩间小水泥路。路两旁衰草摇曳,杂树光秃,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我一人一辆单车,在空寂的荒野中骑行。
来到了大汤圩村委会,询问功桥多远,答曰十多里,只得埋头继续前行。
终于见到功桥镇中心小学,那就意味着到了目的地了,口中长长吁了一口气。
这就是功桥镇街道了。其实,现在中国的乡镇都差不多,街道整洁,马路宽阔,商铺林立。只是自己没有来过,有一种祈盼感,真正来过之后,也觉得似曾相识。
到了功桥街上已经11点多了,买了一碗炒面吃后,又打听好从功桥到螺北再到沈巷的回路了。
询问桥边一个老人,让我顺北岸河埂骑行,再过一座桥就到螺北了。 可不骑不知道,一骑才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道了?按理说螺北在西南,应沿着河埂南岸走,怎么走北岸呢?骑在石子零乱的北岸河堤上,前后老远的又不见村庄,更看不见一个人影,我想我八成是走错路了,干脆拿出手机,临时下载百度地图,导航吧。
导航在手,骑着不犯愁。随着导航语音提示,沿河埂,转村路,穿田野,再上河埂,真是弯弯曲曲,蜿蜿蜒蜒。好在后一段河埂是水泥路,虽说工程车在河堤加固作业,路上洒些淤泥,但比起先不平整的石子路好骑多了。
来到了螺河对岸,这里正在修建一座桥,旁边临时架起了一座浮桥,叫新桥,供车辆和行人通过。顺便补充一下,当地人把功桥也叫新桥,街道上不少店名就冠以“新桥”二字。
这里南岸就叫漯河。宽阔的水泥路上有通向沈巷的公交车,于是沿着马路一路疾骑,向沈巷奔去。
路上碰到两个有意思的地名,一个是螺蛳滩,一个是地藏庵,并随手拍下来。地藏庵且不说,想必螺北名就是由“螺蛳滩”而来了。
大半天的骑行,虽说有点累,但毕竟去了一个陌生的所在,感知一下外区域的特色,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