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的变化,有些变化察觉不来,但有些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情绪的波动,比如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离婚、失业、患重病、退休等。
从认识到适应是一个心理过程,而变化会导致情绪波动也是很正常的反应,任何人都可能因此而紧张、焦虑,但有时候这些变化也会让我们产生心理问题。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它的出现与变化的严重程度、个人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有关。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的年龄层都会发生适应障碍,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应激因素的消除,可以自行缓解,但也可能会转化为更严重的精神障碍。
它就像是心理上的小感冒,可能缓一缓就过去了,也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因此当发现自己有适应不良的情况,一定要尽快去处理。
通过一些情绪、行为的信号,我们可以尽早识别出适应障碍,不同的年龄层表现出的适应障碍症状会有所不同。
成年人更多是情绪上的问题和情绪带来的躯体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伴随着身体上的不适,但这些情绪问题多数未达到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程度。
青少年则是行为或品行问题,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诸如逃学、偷窃、说谎、斗殴、酗酒、破坏公物、过早性行为等侵犯他人权益或与其年龄不符的行为。
而在儿童身上,我们更可能看到一些退行的现象,比如尿床、言语幼稚、吸吮拇指等。
“变化”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以更好的状态来应对这些变化,将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转变成前进的动力,这是预防适应障碍的最好方法。
而当你真的出现适应障碍的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早干预,让心理专业人员帮助你减少刺激源,提高对变化的应对能力,在他们的陪伴下将自己内心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表达出来,建立起良好的适应状态和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