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马皓文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自导自演的一步关于成长、陪伴、教育的影片,对于这部影片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完有不同的感触,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想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来解读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启示。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工程师,但因为一次意外,实则是被人陷害的事故,锒铛入狱,这一下就是七年,错过了孩子成长的七年。妻子早已与他离婚,在出狱时,孩子已经是初中生,在班级成绩倒数,被列为问题学生。但马皓文看到这一幕时,并没有急于批评孩子,也没有放弃,而是相信儿子是最优秀的,为了避免儿子被开除,马皓文和学校的闫主任做了一个约定,打算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提高儿子马飞的成绩,最后通过马皓文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及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马飞成为了出色的航天员。
于我而言,影片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则是马皓文和马飞这对父子的经历与互动,父亲的独特教育方式,使得马飞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在当今社会,显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每个家庭都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投入精力和金钱,但孩子们身上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我更想从家庭教育为切入点,简单阐述这部影片给我们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01父亲的正确引领,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古以来,人们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影片中有两个情节给我印象深刻,也充分的展示了父亲的引导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开始,马皓文问儿子长大后想要干什么的时候,儿子一直受妈妈的熏陶,说要上清华北大,但马皓文立刻进行了纠正,并告诉他说: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记住,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随后,马皓文为儿子制定每天0.1厘米的学习计划,并不忘鼓励儿子,马飞具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成绩得到了提高。
正是因为父亲这样坚持不懈的引导,鼓励与信任,才为孩子开启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马皓文对儿子从不照本宣科,他更加注重锻炼孩子生活实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次外出旅行中,父子俩突然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马飞与父亲走散,他一个人被困在洪水中。马皓文拼命寻找儿子,始终没有找到,在危急时刻,马皓文带着希望,用扩音器朝着汹涌的洪水,对儿子喊道:看看身边有什么,动动脑子..在生命危急关头,马飞开动脑筋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洪峰来临之前成功脱险。
这里有一段旁白,给我们以思考:用拆下来的门板做木筏的主体,没有绳子可以用床单代替。如何制作一个木筏并是不任何一本教科书里的知识,但这的确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可能想到的,前提是他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马飞急中生智,离不开父亲平时对他的信任与鼓励,以及正确的启发与引领,孩子才能在面对困难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拿破仑说:“思考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会有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掌握人生。
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往往会有自己的主见,做事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具有自己的个性和自信。
独立思考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遇到疑难问题时,就不会向父母寻求直接的答案。
父母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呢?我有3点建议:
1、给孩子语言上的鼓励,常鼓励孩子:你先试试看
“试试看”是引导孩子自己先思考问题,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孩子思考的过程。
孩子没有参与过这个过程,全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事情,又怎么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生活中不妨多鼓励孩子:试试看。
2、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并回答孩子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逐步思考这个问题,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在“一波三折“中探寻答案的感觉,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仅是尊重孩子的表现,还能让孩子有被认同感,并慢慢地变成一种鼓励,鼓励孩子继续思考问题。让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以及动力。
[if !supportLists]3. [endif]多采用启发式教育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如教孩子方法。
《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要点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和感悟到知识,而非父母主动塞到孩子手里。要把握好启发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
不悱不发: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怎样判断启发的效果呢?
孩子是否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继续进行启发下去了。需要让孩子继续进行自发地思考和学习,等待下一次可以进行启发的时机。
02.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不认输
影片中,儿子马飞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回到家跟父亲说:太难了,我还是去买煎饼吧,,马皓文有些失望,恰巧遭遇邻居们对他之前“桥塌事故”的职责,马皓文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大声喊道:“我不会认输的,永远不认输。”儿子马飞第一次看到父亲爆发,父亲的话即是说给自己也说给儿子,马飞写下了“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
儿子马飞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在面临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时,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一切。
马皓文对儿子大喊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不起儿子,爸爸也是第一次学着当爸爸,所以爸爸才会犯错。”马皓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这也是自我精进的过程。
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父母,我们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呢?
[if !supportLists]1. [endif]1个好父亲 胜过200个好老师
古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
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父亲长期缺位,不是忙着在外工作挣钱,就是从不过问孩子的教育。
董卿说过:你现在忙着去挣钱,不好好管教孩子,等将来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抵不过孩子败家一年。
有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越高,付出越多,孩子就越聪明,适应力越强,责任感越重。
有句话说得好:爸爸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爸爸是孩子人生的“导航”,爸爸的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高。
《三字经》中有记载: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说的是父亲为了孩子发奋读书的故事。
苏洵年少无为,很早就结了婚,却担心一事无成的自己教不好孩子。
于是他在二十七岁的时候,终于下定决心读书,哪怕考不上科举,也要做学问,给孩子做好榜样。
这个大器晚成的父亲,教出了北宋两大才子,就是苏轼和苏辙。
由此可见,父亲的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
2.父母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为人父母,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不知道,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都来自于家庭。或者说,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东晋文人谢安的子女都很出色,在当时甚至被誉为“芝兰玉树”,让人们羡慕不已:
“谢安家的子女儿孙们,个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就像芝兰玉树生长于阶庭中一样,一代接一代,永不衰绝。”
有人问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谢安这样回答:“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好的教育,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是言传身教的示范。
孩子的成长轨迹是家庭教育的缩影,透过孩子,我们不仅看到了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质量,还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做更好的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为人父母,就需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正如杨澜所言: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怎么做人。
父母乐观积极,孩子就奋发上进;
父母坚韧不拔,孩子就勇敢坚强;
父母和蔼可亲,孩子就温柔敦厚;
父母享受人生,孩子就热爱生活。
父母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总结:这部影片以父子情节贯穿始终,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非常重要,无论何时身为父母,既要以身作则,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最后分享陈奕迅《相信你的人》里的歌词:“你也需要一个相信你的人,暖暖看着你,不同于人们的眼神,当你怀抱伤痕,依旧朝梦想狂奔。”
希望我们永远不要被所谓的标准所束缚,要相信,勇敢的心战胜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