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海门气温下降,我们一行人早晨七点半出发,坐车一小时,来到了坐落于田间地头的海门市通源小学教育管理集团余东校区,这座朴实的乡村小学校园并不大,师生700多人,这里的学校特色是京剧课程!
一天的跟岗安排
以和为美 以美至和
——余东校区校训
校长报告《古镇京韵的初心和使命》
一、为什么要搞京剧课程?
1.传承国粹
2.地域文化
二、怎么搞京剧课程?
1.硬件建设,练功房,化妆厅,录音棚……
2.校本课程。
3.师资培训,聘请两位京剧老师。
4.梯队建设。
5.苦练内功。
6.学科融合,语数外音体美。
7.舞台展示,借助社区大舞台。
三、点滴成绩
多次参加区里,市里,省里乃至国家级的表演。
四、余东小学的京剧课程要搞到什么程度?
1.京剧回忆,留在孩子们的心中。
2.输送生源,农村学校生源不好保留。
3.慕名开学,校际间学生交流。
4.广阔舞台,培养孩子的自信。
五年级语文课《月迹》
一、导入
一句句关于月的古诗引入。
二、介绍作者 贾平凹
三、读词语
第一组叠词,描写月亮的动作,重点讲“款款的”,就是很慢
第二组月亮的形态和光亮
第三组带儿化音的词语,读得自然顺口
第四组多音字词,重点讲述“累累的”,联系校园后的桂花开时的样子。
四、整体告知
文中是谁寻找月亮的足迹?
五、走进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板书:中堂 院中 河边
地点变换是一条清晰的线索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主要写了(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3.出示导学单1
(1)默读课文,寻找: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用笔圈画出来。
(2)小组讨论:选派代表汇报,注意说清楚:孩子们在中堂或院中、河边时,月亮出现在哪里?
生汇报,师板书
4.导学单2
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按顺序汇报
借助插图理解意境,回顾之前背过的关于月的诗句。
5.你喜欢月亮吗?为什么?
6.文中说“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你怎么理解呢?
六、总结
为什么每个人看到月亮的感觉都不一样呢?
一切都源于内心
七、板书
八、点评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城乡差异,设施,孩子,教师,家长都不同。对比昨天通源小学的老师,这位老师显然没有那么流畅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对着教案一步一步走的。这一节课,我心里五味杂成,寒冷的教室,破旧的桌椅,昏暗的投影……这样的环境中坐着认真学习的孩子,站着敬业的老师。或许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到来,孩子们书上批注的满满的,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赏析,想来是参考书的功劳吧。
课上孩子们对于词语的理解只有理性的,查字典,联系课文,如果能有图片的展示,孩子们就会有感应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词语!
课上老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联系,比如叠词,形容一些事物的词,由词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