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大意: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英雄业迹都因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而如今只能站在这里回首当年的雄壮悲歌,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呀。那个唱着“男儿到死心如铁”的稼轩,终于还是走到了英雄迟暮的凄惨境遇,少年时的豪气万千,如今心内的悲壮,最后都化成一阕悲歌,诉与天地知。
稼轩,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收复北地的梦想。在一次次的打压下,一次次的希望下,依旧无怨无悔地坚守信念。可是命运就是如此,梦想始终只是个梦想,最后成了遗憾。四十多年的岁月风蚀,四十多年不屈的抗金之路,依旧赤子之心不改,依旧壮怀激烈,磐石一般的信念,支持你一路到如今。稼轩,你成了世人心中的英雄,无愧于天地。
北固亭上振臂一呼,成千古绝唱。壮志未酬、壮心不死,千古绝唱道不尽的悲凉,诉不尽的悲愤满怀,只留一句无奈。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无疑是对此词最中肯的评价。
遥想当年,这个戎马一生却被迫退伍的军人,在遥望祖国壮丽山川之时,内心的悲愤与不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一句带着惆怅和雄心,一起被淹没在岁月长河里,时光仿若一条河,将他的勇武与壮志冲刷,最后变作了圆滑的水边碎石,静静凝望,淡淡沉淀。
这是一个武者的悲哀,更是一个有着报国之心的武者的悲哀,这倒与岳飞不同,岳飞一腔热血尽洒,拼尽性命战斗,落得个为佞臣所害,然而辛弃疾呢?不能战,不能武,却连死都不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待到一切都变了,不再是旧模样,他才泪流满面,溘然长逝。
惜哉稼轩。
此后不久,一生布衣,早已天命之年的姜白石在临安读了稼轩的这章《永遇乐》,遂依原韵和之: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素来以空灵含蓄的姜白石竟如此直白地表达出对辛弃疾的支持,可见,辛弃疾的抗金壮志和行为,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里,赢得了当时众多正义之士的拥戴和感佩!可见英雄就算已逝,却不会被世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