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小雨的泸沽湖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清晨,阳光照进了小院。老板准备的超好吃的杂酱面温暖了我们的胃,还照顾了我一直隐隐作痛的牙。(我就是那个临出门才补牙,然后一直忍受牙痛的傻子)。
临时决定不按原路返回,绕上千公里去感受南诏风情。
依然有盘山公路,依然昏睡,在一座无名山的山巅休息时,有了我欲乘风归去的感觉。
我们的第一站是丽江。原本好端端一座美丽古镇,生生变成满大街都是小卖部的购物中心,刚坐下来准备吃一碗米线,就过来一个纳西老奶奶,手里提着一篮子自己缝制的小香包,一个十块,乖乖!我不好拒绝,只好先聊会天,老奶奶说她八十多岁了,把这几个香包卖掉好去走亲戚。那,两个十块,行不?老奶奶觉得我太不爽快,我认为就值那个价,老人家从原先的20块,降到18,然后15,再12,最后同意十块两个,可恶的是,还把我挑好的其中一个拿走硬是不卖了。哎,满满的套路。还是一个满面微笑,一脸慈祥的老人。我拿着那两个香包,无奈地笑了,这是我六年前见过的丽江?竟有一种不敢相认的感觉。
六年前,小石板街道上熙熙攘攘全是年轻人。这回看到了很多老年人,跟团游,白发苍苍的阿姨大爷们驻足在卖非洲手鼓的店门口,看着端坐其间,装扮妖艳的女子随着节拍翻飞的手指,不知作何想。当每一样事物都像是某个情景剧里的道具时,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客栈居然成了略显可爱的地方。那晚,我们在有现场演唱的餐厅吃了一顿腊排骨火锅,花费不菲,全部人都没吃饱。最后在客栈附近一家卖西安面食的店里,填满了空虚的胃。
那略显可爱的客栈在靠近古镇南端出口的小巷里,巷口有家面食店,老板西安人,店名:西安食堂。小店很小,仅能放下三张桌子,可是碗大呀,真正的海碗。实诚人做生意,每个细节都在展现老板的耿直。满满一墙的明码实价的标签纸,还有那让人细看之下就失笑的小标语,老板的幽默感十足呀。
六年的时间包含了足够多的变化。比如:古镇的小溪里的水从清澈到浑浊,伴手礼从手工皂变成了鲜花饼,原本狭窄的石板路居然还有城管执法的车与中国邮政的运货车相逢,以前哪里会有车通过。唯一没变的,估计是那架大水车了。喧嚣浮华的地方,怎能孕育出让人惊叹的美。
清晨的丽江还是美的。不美的是人。
赶路去大理洱海,想去双廊看看。然,洱海因为过度旅游而被污染,沿海路上所有的客栈饭馆全部歇业,保护洱海,我远远看着这个是泸沽湖四倍大的海子,想象曾经的洱海月,真心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强制措施得以恢复美貌。
还有那最吸睛的拍摄地点,不许用自带工具拍照。商家提供的道具是要收费的。十块一张照片。女孩们排队等候。我没去排队是因为实在没时间,也没心情。
我们调转车头继续往昆明赶,到抚仙湖与朋友汇合。
我们狂奔七百多公里,到酒店时,抚仙湖已经在夜幕下把它的美掩饰起来了。不然,我估计整晚都会思慕而不能安睡。
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他的游记里写道:“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古人称它“琉璃万顷”,实至名归。确实是一个避暑旅游的好去处。沿湖都有木走廊,可供徒步环湖,还有一片片的薰衣草,根本不想离开。
抚仙湖在最早的记载里被称作“大池”。抚仙湖的名字倒是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相传玉帝派肖、石二仙到人间巡查,二仙路过滇中,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被这湖光山色所迷,流连忘返。天长日久竟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据说,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若泛舟湖上,会看到肖石二仙还在湖边观赏。为留仙名,故称“抚仙湖”。这个传说有些牵强,不过抚仙湖确实有能安抚神仙的实力,何况我们一介凡人。
环湖有一个公园叫“界鱼石公园”,原来抚仙湖旁边还有一个相连的湖泊星云湖,两湖相接的地方有一块界石,界石两端的鱼不会随意越过界石到对方的湖里去,“两湖相接,鱼不往来”甚是有趣。
抚仙湖是赶路途中最美的所在。因为是赶路,说明时间是没留够的。另寻闲暇,再度领略抚仙湖的美。
归途中,偶遇暴雨,我一直躺在车后排,搜索几日旅途中经历的种种。想想我们为什么甘愿忍受舟车劳顿之苦踏上旅程,我想无非为了:
逃离生活的繁琐和一成不变
亲历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获取新视角新观感
获取美(照片、纪念品等)
我们不是换一个地方呆,而是要改变思想。你到了当地,非要吃家乡菜,这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