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多通情达理的老奶奶,现在这样缠人了!”同事G一脸无奈,跟大家絮叨他老母亲的事情。
“唉,别说了,俺家为着小孩转学接送的事情,公公和婆婆都吵好几架了。”同事C接着诉苦。
过完年回来,办公室里的同事们纷纷吐槽家里的老人。
“一个年没过安生,老奶奶吵着要给她买房子,要到老家宅基地盖,以后就老在那里,不火葬,要土葬。”G继续诉说着前因后果,“俺老头也是,老奶奶讲啥就是啥,跟着老奶奶一唱一喝,要到乡下住,好偷偷土葬,还不去公墓,说公墓不给烧纸,回头在那边没钱花。还有公墓那地小不急的,磕头屁股都撅不起来,俺不进。”
G嘴里的老奶奶就是他的老母亲,八十多岁了,年轻时当过村里的妇女队长,后来去村小当了老师。九八年发大水,G的母亲率领全村老小抗洪抢险,立下功劳,被评为县劳动模范。退休后帮助G带孩子,大孙子带大,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现在读大二。小孙子带到上幼儿园,她的眼睛出了问题,摘除了一个眼球,她才闲下来。
同事C结婚时,婆婆正年轻,原本在合肥开超市,C生了女儿后,婆婆二话没说关了超市就回到儿媳身边,帮忙带孙女,原想着等孙女带大了再回合肥,谁知C又生了男孩,这下婆婆走不掉了,在家接着带孙子。
那时大家都羡慕G和C,孩子有人带,衣服有人洗,家务有人做,菜有人买,饭有人烧,G下班回家端碗吃饭,午睡不耽误。不像我们自己带娃,上班前送娃上学,中间抽空去近旁的超市买菜,下班接娃,到家锅灶还是凉的,洗菜做饭,天天忙得像个陀螺,转个不停。不过,我们的年过得祥和平静,老人没什么情绪,也没有怨言,见面都客客气气的。G和C现在的苦恼,我们统统没有。
C的婆婆偶而跟小区里的老姐妹打个牌,被儿子阻止,C说:“为打牌,婆婆跟她儿子闹矛盾,年前年后哭几场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就这一个爱好,还不允许,天天给你们带孩子,天天给你们烧刷洗燎,也不落好……”婆婆的脸一拉许多天,直到C后来专门给约了一场牌局,婆婆的脸才算转阴为晴。
跟老人住一起,看似方便许多,实则免不了这样的情感拉扯,老人还是让他们安闲养老为好,否则,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向好讲话的老人怎么胡搅蛮缠了,你还一头雾水,那就叫不明事理。
小的如果让老人背负太多,他们心底压抑的委屈积累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像火山那样喷发。世间一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标好了价码,凡有亏欠,需得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