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体现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
作为一般等价物,首先是商品,其次就是其作为商品的不同特质: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的等价物。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此外,在马克思眼里,货币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表现了商品生产者对商品的占有权,体现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
Historically,奴隶时期,奴隶主用货币购买奴隶;封建地主阶级时代,地主用货币地租来统治农民;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用货币雇佣工人,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换而言之,货币只是交换媒介和手段,是公交车,但上下车的是谁,开车的是谁,与它无关,也就是没有阶级性,只能体现时代变迁里该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
2.WHAT'S FUNCTIONING?
一:价值尺度,毫无疑问,交换商品的第一瞬间我们就已经自动用货币衡量了手头那点东西的价值
On the contrast,价格标准,是一个货币计量单位。追溯古早时期,是金属货币的含金量含银量的量表,如"两"。
不同之处,价值尺度本身不为人规定,是在商品流通中不约而成的。其次,价值尺度的因变量是劳动生产率,技术更新会带来价值的改变,而价格标准会随财政部部长改变
二:流通手段
当“媒婆”时,就是发挥流通手段作用时,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候。
正常来说,没有货币的年代,人们物物交换,即:W——W。有了货币后,W——G,G——W。分尸成卖和买两个环节,与此同时伴生着资本主义的隐痛——经济危机,就是卖和买脱节必定会有物品过剩卖不出去,例如:成海的牛奶只能倒入下水道(爱喝牛奶人士痛心疾首)
那货币必要需求量是多少:=
三:贮藏手段
退出流通,即为贮藏手段。当且仅当其为金属类货币。我的理解是对于普通的纸币,其本身并不带有价值,也就是除了能当钱,在古早时期,一文不值。或者我们limit一下,在极端战争时期,货币要么通货膨胀得厉害,贬值,要么直接改朝换代,没有意义,是没法贮藏的。
但是金属不是,它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当流通货币量大于需求量时,它可以退出流通,贮藏;流通量小于需求量时,它可以再度进入流通。因此,通货膨胀对于金属货币来说是不存在的。
当今,各国采用“信用货币”,这个就算暂时不用,也是会算在流通量内,贮藏手段也就无从说起
四:支付手段
起源于支付债务,也就是产生了更多环节。之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现在是可以放宽限制,先拿货,晚点交钱。也就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务市场。
这个直接带来了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证券,如:期票汇票,支票等
五:世界货币
由于强调一个普适性,世界货币一般都是金属,该职能其实是一,二,四的延伸和拓展。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