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认知这个事。我们每天都从别人的分享中得到能够提升改变自己的好书或者书单。想一本书就改变自己的处境或命运。有时感觉好书就在那,关键是你有的书也读了。改变却没有多大的变化。最近读《认知驱动》这本书,其中他分享的书我大部分都读过。但是回过头来,我再看他分享的内容,我感觉那些书我似乎又没有读过。就是说那些书只能说翻过,可是真正让我动脑子过心的去思考和总结学习的却没有多少,更不要说输出为内容变成有价值的分享了。这也是我看后才意识到的问题,就是读书不只是看,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分析总结理解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我意识到今后对读书不能马马虎虎的读了。读一本书就要把书里最核心的观点见解为我所用。落实到行动上和思想上,不能一读而过。
其次就是慢就是快的观点。我们都喜欢快速拿到结果。尤其是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都想马上成功。马上学会一项技能。如果放长了时间,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更扎实更有动力和韧劲去追求。我们总想一个月学会一个技能,或者提高自己水平。一个月30天的时间。也就是刚入门级的能力,即使跟着最顶级的大师学习也不可能只用一个月就想达到目标。天才除外。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如果拉长时间,也许学习的会更加从容。大学还要三年五载的,更何况是一项立足社会的生存技能。我就拿我当初学听音效的练习听力来说,当初刚开始听一个个声音没有太大差别。即使换了一个软件模板,也听不出来很大差别。如果给自己一到两年的时间沉淀,你就会突然听出来声音的细微之处还是不同的。就是这细微的差别决定了你能分辨出来声音都好与坏的不同。
当初报了一个学习社群,学习了一段时间,当时自我感觉良好。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问题。生硬,就是说不会正常聊天的语气。当是跟老师的感觉录完了,自己听感觉跟老师的差不多。但是到老师讲解的时候说感觉太生硬。放不下来。端着的感觉。发紧。我当时听不出来,认为自己没问题。自我感觉良好。
经过一年的时间,我现在才感觉到正常的放松,放下的感觉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活在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知道的蒙蔽阶段。
一般来说认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我们大部分都是活在第一个阶段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状态。
认知就是不要活在梦里,要活在现实中。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活在梦里还是现实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办成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体会到什么是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最好的方法还是找个老师指出问题更快些。
认知驱动,还是要努力做成一件事。不管这件事是什么,只要是你认定的,且是对自己成长有益有助于他人的。当付出了时间,付出了努力和学习成长,哪怕还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只要是阶段性的成长,也是值得的。关键不在于自己知道多少,而是那份坚持的信念坚定的力量,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勇气和胆识,才是最宝贵的品格。有了这些,你才能成事。而且是一件接着一件。太贪心了,一件事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