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竞争
很多人问我,项目招募学员多了,会产生内在竞争,每个人分到的钱就少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内在竞争的情况会出现,但是远远没到饱和状态。
会出现,是因为流于项目表面的人多了,赚到的是表面的钱,深度的钱,是需要通过沉淀赚取的。
没饱和,是因为圈子人数虽然基数大,知道的人虽然多,但是真正操作的只有一些,而往往了解背后逻辑和深层次细节的又少之又少。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项目,虽然大家都在做,但是做的好的,赚钱多的,只有少数人。
无论项目竞争多激烈,入局项目的人有多少,表面竞争的是项目,实际竞争的是坚持深耕和持续优化。
02
细节
今天早上看了一个关于竞争赚钱的故事,感触颇深:
经营餐厅并不难,但是经营一家差异化,有竞争力的餐厅,却并非易事。
可是有一家餐厅,并非大牌,也不是连锁,却通过一处细节,打造出自己的差异化,从而在经历了疫情过后,生意仍旧好得不得了。
这处细节是什么?
餐厅会记录每一个食客的到店时间、喜欢点的菜系和每次同行的人。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特别的?
餐厅老板说,记录到店时间和喜欢的菜系,可以掌握食客的喜好,而掌握每次男食客同行的女人,就能注意,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这份用心和细心,甚至细思极恐,就是服务差异化,才能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03
差异
既然我们不能假装竞争不存在,也没有办法避免竞争。那么我们应该做的,是差异化竞争。
例如图书绝版书项目,很多人咨询,大家都去抢一样的书,不是造成内耗竞争吗?
不会,因为前期提供的30+对标店铺,是让你从小白开始熟悉项目过程,更好上手,后续还会提供如何精准寻找对标店铺的方法。
这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可以让你在2万7千家店铺中去筛选合适对标,请问,还存在内耗和竞争吗?
例如小红书项目,很多人说,要么教资要么幼教,现在入局的人这么多,付费用户肯定被稀释了。
是会稀释,但是稀释的前提,是你和别人做到同样专业和深入。
如果有1万人知道小红书项目,真正操作的可能还不到50%,而其中浅层操作的人占比80%,真正深入操作的占比只有20%,这就是为什么,赚到钱的,永远是那20%。
因为你,还没有资格和这些人同级别稀释。
再比如自媒体变现项目,大家都知道仿写,都知道二次创作,但是有的人却能一个账号一天输出10条高质量内容,有的人一个账号3天憋出1条低质量内容。
往大了说,这俩都在平台进行内容输出,赚取平台广告分成,好像存在竞争关系。
但是往小了说,这俩人根本就不存在竞争关系。
为什么?
如果你是平台,你会把广告分成倾斜给谁呢?
所以,你认为的圈子竞争激烈,项目竞争激烈,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等你真正做到项目的细节化、差异化和深耕化的时候:你会发现,竞争并不激烈。
因为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