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70
为什么很多的人际关系最后都弄得不欢而散呢?一些充满激情的婚姻最后尝尽了苦果;人们期待能维持一生的友谊,小船也翻了;前景光明的商业合作最后以灾难收场——导致这种关系崩溃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任破裂。
信任是什么呢?就是对别人的诚实,正直,可靠,公正等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凯文·麦尔斯说:你可能并不知道信任是什么,但你知道什么是不信任——如果别人向你撒谎、偷你东西、伤害你,你就知道不可以信任他们。
所以剥去人际关系的重重外衣,你会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领导力,不是价值观,不是伙伴关系或者其他的东西,而是信任。没了信任,人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了,因为信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在《领导力21法则》中的“根基法则”中说:信任是领导关系的基础。沃伦·本尼斯的《成为领导者》中写道:诚信是信任的基础,他不是领导关系中原本就有的,而是靠努力去获取,它是同事和追随者给予的,没了它领导者就无法正常工作。
这不仅限于领导者和追随者,在所有的关系中都适用。
建立信任跟盖大楼一样,它需要花费时间,而且只能一砖一瓦地垒起来。而在建筑业,拆掉房屋比盖起来要迅速和容易得多。但是,如果你地基打得非常牢固,建在上面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垮掉的——当两个人完全信任时,这种关系在生活中是拿什么都不愿意换的。
作家兼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牧师查尔斯·金斯利说过: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有一个完全可以信任的朋友,他知道我们的优缺点,并且不因为我们犯错而抛弃我们,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可信度,最终那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要记住下面三条真理:
第一个,信任一定先从自我做起。莎士比亚写道:这是真理——对你自己真实吧!随后的事情就像黑夜之后是白昼。你无法在他人面前虚伪,如果你对自己不真实,你就不可能对别人真实。自欺欺人是人际交往的大敌,也阻碍个人的成长,因为一个人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就无法取得进步。
所以我们需要审视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好好看看你自己:你在生活中对自己真实吗?你是一个可靠的人吗?你有没有心口不一?你遵守自己的诺言吗?如果你不能保证自己不背叛的话就别要求别人信任,你先自我完善,然后再去建立连接。
第二个真理就是信任无法划分区域。
鲍勃·比耶说:生活中有一个事实——如果你不能是全盘信任一个人,那就我比说生活中有一个事实,如果你不能全盘信任一个人,那就谈不上真正的信任他。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在为他们的生活划分区域。他们相信在某些区域里通融或向价值观妥协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生活领域。但是人的本性根本不容许你这样做,信任也是一样:因为你根本无法做到在生意场上有一套伦理规范,在个人生活上又有另一套——人性根本不允许。如果一个人当你的面儿去谈论别人的种种是非,他同样会当着别人的面谈论你的,因为一个人的本性最终会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个真理:信任可以像银行账户一样存取。《同舟共济》一书的作者阿布雷·肖夫说:信任就像银行账户,如果你想让数额增大,就不停地往里存钱;有的时候事情不那么顺利,你就得从里面取钱。与此同时呢,只要有钱在银行里,它就会为你辗转生息。
这种动态的过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在工作中,如果你跟同事花光了所有的零钱,他们就不乐意跟你一起工作了;如果你在老板身上花光了所有的钱,你就另谋高就吧!如果你跟朋友花光了你所有的钱,你就得在孤独中消磨时光了。
所以每天结束的时候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不是在人际关系中存钱?想想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你有没有值得信任的举动,可以帮助你往关系银行里存钱?我是不是在取钱?在这些重要的关系中,你是不是在破坏彼此的信任?如果是呢,纠正过来,一刻也别耽搁,赶快去或者道歉或者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破坏信任,把做错的事儿纠正过来,
而且要认识到:破坏信任比建立信任要容易多了,并且要记住信任是靠行动恢复的而非言语。
做这些事情的不会给你赚来更多的关系零钱,但是可以停止损失,而且你还可以拯救你们的关系。
当然一定会有人破坏你对他的信任。如果是这样,你要采取下面的步骤:
第一,原谅他们。因为道义在你这边,也可以对别人行使权力,也可以别滥用权力;
第二就是告诉自己绝不容许侵犯再次发生。原谅他人并不意味着纵容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伤害你;
第三,记住他们的好处。只有成熟的人才能开始始终以最好的一面去待人。
原谅别人是一大解脱。如果你乐意原谅,重新拾起信任,那么记住美国前国务卿辛普森的话: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学会的重要一课是:让一个人可信的唯一途径是信赖他;让一个人不可信的好办法是不信任他,并表达出你的不信任。
对他人信任是一种冒险,但这值得你去做,因为没有信任就无法建立健康长久的关系,勇敢地去试一试。这并不是说你永远都不会受到伤害,这有可能。但是我敢说:如果你不敢尝试去信任他人,你永远享受不到人际交往带来的巨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