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告诉你,三伏隔姜灸,效果翻一倍!现在知道还不晚...
隔姜灸,是以姜片隔在皮肤和艾条之间施灸的一种方法。隔姜灸在古代应用很广,特别适合调理阳气不足引起的许多疾病,三伏时采用隔姜灸,使艾灸拔除寒邪的能力更会达到顶峰!
谈隔姜灸前,首先要说一说生姜,生姜,别名姜根、因地辛等,据说是神农氏误食毒蘑菇后,抓到生姜解读,并以自己的姜姓命名。所以在很久之前,两三千年前,生姜便已经家喻户晓,是一味古老的中药。
生姜的药效,更是为人称道,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平喘、补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病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论语》记载孔子说:“不撤姜食,不多食。”
孔子每顿饭吃的不多,但必吃生姜。活了73岁,这在古代叫作古稀,可谓高寿,与其喜食生姜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即便如今科技发达,每当冬季,咳嗽感冒一多,许多人家还是会熬制姜汤,驱寒除邪。中医里各种治病养生的大补汤,往往也会添入生姜,增强其效。所以生姜与艾草一样,家喻户晓,都是分外宝贵亲民的一流药材。
隔姜灸最早记载于明代,是调理虚寒性疾症的利器,明医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用隔姜灸治疗痔疮:“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痔疮的形成,就是因为寒冷,潮湿,隔姜灸能调理痔疮,可见它针对虚寒,湿冷性根源的疾病效果显著。把姜片直接放在痔疮患处施灸,灸量为三壮,可以理解为用了三根艾条,基本上痔疮就会消失。
隔姜灸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是在艾绒的基础上配合生姜的药性。而生姜归肺脾胃经,本身就是散寒的利器,对祛除脾胃肺脏内的寒气极为有效。所以隔姜灸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它的祛寒能力。这与三伏灸的特点不谋而合,三伏灸最厉害的也是弥补阳气,驱散阴湿寒邪。
所以说,当三伏加上隔姜灸,祛寒效果独一无二,各种阳气不足引起的虚寒证,如寒性呕吐、腹痛、泄泻、早泄、不孕、痛经,风湿,包括皮肤冷痛、冻疮、各种皮炎等,通过三伏隔姜灸,会大大减少冬季复发的可能。
隔姜灸方法:选取新鲜老姜一块,沿着生姜纤维纵向切成姜片,然后在姜片上刺几个孔,便于灸火透过姜孔顺畅地进入人体,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