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阳欣
熬那些很苦的日子并不难,因为我知道它会变好。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道日子一成不变,还坚持几十年照常过。换做是我,早疯了。 ——马云
马云的这一番话对我有极大的启示,人生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道场,如果我们甘于几十年如一日的过活,必然跟不上风云万变的时代,也必然只是平淡无奇的过完一生,到老之将至,悔于没有轰轰烈烈的活过,抱憾终身。
人生需要变化,就如同美味的沙丁鱼要保鲜需要鲶鱼的倒腾一般,变化就是防止人生奄奄一息了无生机的“鲶鱼”。它让我们直面危险,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让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变得勇敢无畏,不会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而措手不及,一击即溃。
前一阵子,一个收费站30多岁闹事的妇女引起网络一阵热议,那一句“我今年36岁,除了收费啥也不会”惊呆了众人,这个女人以这样的理由去反抗被辞退这件事儿,让人啼笑皆非。没有改变的觉悟,守着所谓的“铁饭碗”,坐吃山空,遇到变数只会怨天尤人的形象简直让人深恶痛绝。改变是自己事儿,不是企业的事儿。作为一个成人就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应该承受人生变化带来的种种艰辛。即便不能够迅速适应变化,那也应该做好接受变化的准备,这本就是成人的必修课,不是么?
这个女人的模样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女人就是书里小矮人哼哼的化身,面对变化手足无措,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信心,担心事情会变得更糟而选择否定现实,把责任都推给别人,采取骂骂咧咧的方式抵制变化,认为别人有义务为其准备奶酪,为其提供工作岗位,而他所做的就是坐享其成,不去改变即可。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
儿时学过一篇古文,名为《伤仲永》,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天才儿童五岁作诗,后因父亲不顾对他的培养,以他的才能作为造钱工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这样日复一日,“不使学”,让天才神童在一成不变中泯然众人。这显然又是一个固守一方,不愿改变和学习的悲剧故事。
有的人遇到舒适区就坐下,甚至躺下,一动不动最后化成一具枯朽的干尸,风吹即散。而有的人则本着坐不住的性子,不断制造变化,寻求改变,反而越走越轻便,越来越有活力。马云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马云在1988年毕业后一直没有停止他“折腾”的脚步,从成立海博翻译社到建立中国黄页,再到创立阿里巴巴,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步步走来,他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在接受变化,适应变化,制造变化中循环前进,以这样的模式从容不迫得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马云的成功,正是他不安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努力奋斗的结果。试想,如果马云安于教师工作,或是止步于运营海博翻译社,就没有强大的阿里巴巴,就没有众人皆知的“马云爸爸”。
我曾经也是一个不愿改变的人,固守一隅,自娱自乐,自以为会写点文字就自视清高,不愿与人交流,更别谈什么接受改变这样的话了。直到我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才发现自己的思考是多么粗浅,想法又是多么天真。普天之下会写东西的人很多,真正会写出深度的人却是极少的,而我的文字不过是井底之蛙的自吟自唱而已,根本没办法登上大雅之堂。于是我才意识到走出去,接受变化何其重要,便开始找社群,找那些一样以写文为乐的人交流学习,感受这个时代知识大爆炸的变数所带来的激情和欢乐。
以不变应万变,所谓的“不变”就是内心里的生活法则,是在面对变化时从容不迫的态度,甚至可以是主动追寻变化的思维方式,而所谓“万变”自然是周遭环境的瞬息变化,它有时候来势汹汹,有时候却悄无声息,我们只有时刻保持着接受变化的心态,并时刻警惕的状态,才能够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有声有色,才能够在变数来临之时临危不惧,淡定处事,不会落得一地鸡毛。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要想真正活得从容,活成自己,接受变化,适应变化,甚至是制造变化,显然是实现“诗和远方”的不二法门。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阅己:做自己的心里顾问》
日更第45天 读书感悟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