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毕业班再过二十多天就要考试了,但越是在这种时候,学生的状态越不行,考试越考越差,学习越来越懒散,一说到搞活动,立马就来劲了。几个班主任天天是求爷爷告奶奶,央求学生好好学习,但一部分学生偏偏不买帐,还节外生枝,搞得班主任疲惫不堪,个个叫苦连天,说下学期打死也不做毕业班的班主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真的那么难做吗?我觉得不尽然,我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我感觉上科学课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每节课都是一次头脑风暴。
我上课的时候是这样的,打了预备铃,学生必须快速进教室,准备好该节课的课本及学习用品,老师到班门口,通常我会面带微笑,但不急于进教室,这时班长会叫全班起立,全班大声喊出励志口号(毕业班都有自己的个性化口号),那激情澎湃的声音令人精神抖擞。这时我会从容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请坐!今天的口号格外清晰、响亮,从大家的口号中,可以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学习力量。”每节课我都会对学生的口号进行评价一下,老师的肯定、激励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动力。
班长上讲台把各组的分数写好,我上课会分组进行评分激励,回答问题会根据难易程度加分,专注听课的,发言有独到见解的会特别加特色分,每月评比一次,分数最高的一组人人有一份神秘礼物。这个小小的激励手段是我上课的法宝,各组为了得高分,人人互相约束,互相监督,个人服从集体,团队的凝聚力是无穷的。科学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我故意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谁能说出理由,可以加50分。那些平时阅读能力强的,对课外书涉猎广泛的学生总能回答出来,这时我就很慷慨地给他加50分,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的分值就一直加码,学生在激动中挖空心思把自己的知识搜寻一遍,这个过程无异于让他们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讲道:“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而那些没有什么东西好讲,学生也感觉出他没有什么丰富的思想宝藏的教师,确实是很可怜的。”教师要让学生的头脑始终保持思考的状态,让学生在丰富、惊奇和热爱中去拥抱知识,这时师生构筑的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润泽的师生关系。
在科学课中,时不时要做实验,学生对做实验的过程是非常期待的,人人都想参与,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的奇妙,有一次我在讲把一个新鲜鸡蛋放入清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下沉,有的说上浮,当两种声音争执不休的时候,我让实验来说话。学生亲自上台做实验,当学生把鸡蛋放入清水中时,鸡蛋沉入水底,很多同学惊呼:原来是这样子的!我顺势引导学生,真理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是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真知的。每节课,我都要做一个小实验,每每这个时候,全班同学总是屏息凝视,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里充满着对科学的探索和渴望。
当我提出问题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班里看似很乱,实则不然,学生正在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时要允许他们乱一些。如果这时老师一味强调纪律,对于那些聪明的学生和基础很差的学生就是折磨,长期这样要求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我把讨论问题这段时间称之为课堂的浪漫期。学生参与做实验,全班同学体验实验,质疑、提问的过程,我把它称之为精确期,当师生共同得出科学结论,在总结、归纳、提升时,我把它称之为综合期。一节课快结束时,我会对各组的表现进行小结,并评分。鼓励得分最高的小组再接再厉,落后的小组给他们提要求,要他们明白自己组差距在哪里,下节课上课前要提前去预习课文,复习知识点,以便在上课时能得心应手。
在课堂上,老师不能一味地强调纪律,要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课堂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被看见,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有声和无声的语言,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认同,明白谁是那个教学中的自我,找回教师丢失的心灵,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产生优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