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大同 星期五 晴(30℃/19℃)
(简书日更328天/总日更1019天)
穷人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拥有来自本能的懒惰和坏习惯,但穷人因为稀缺,占用太多的带宽和自控力,无法把精力用在自我控制,和对未来的思考,只能被迫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有些天真且过于自信地以为,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做正确的事。
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但是却从没有想过未来可能会更糟。未来是现在的结果,我们在当下的努力,才能变成未来的容易,如果当下的我们不去努力,未来的我们依旧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能力,是无数个过去努力的积累,想要改变未来的能力,就需要现在去努力,如果只选择抱怨,而不去行动,那么明天和今天又有什么区别?
对未来盲目的乐观,总将会毁掉我们自己,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那么未来一定会更糟,所以把握当下,才是改变我们人生命运的最好办法。
更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们之所以会拖延接种,是因为他们低估了接种的好处。
拖延的人并不是不了解长期目标的好处,只是对于当下所能看到的短期目标,即时满足比延迟满足更直观,也更吸引人。
相较于满足当下,能立刻看到的结果,长期目标所要达到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且在短期内无法看到,就很容易被低估。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因为缺乏金钱,所以需要去出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赚钱,把时间都分配到工作,又会减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间,自身能力和知识无法提升,对信息的摄入和读取也就无法完成。
最终因为不理解和不自信,丧失信念陷入迷茫,对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开始不断拖延,使自己错失良机,最终无法改变现状,陷入恶性循环。
穷人与拖延者在稀缺状态上是一样的,前者稀缺的是钱,后者稀缺的是时间。前者赚到的钱永远在还旧账或利息,而后者的时间永远是在追赶完成已拖欠的事务,两者都没有空余。
较之普通人,缺乏信息更恰当的表达应该是缺乏认知,互联网时代信息一搜便是,而认知却常常是我们陷入困境时无法打破的壁垒!
无论我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都可能会面临类似的认知挑战。例如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等,这并不是贫穷人群特有的问题,而是全人类普遍面临的心理和行为挑战。
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些人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就轻视他们,因为我们也可能会陷入类似的困境中,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我们都需要积极寻求信息,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拖延等不良习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这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
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穷人比富人更有自控力,也更懂得衡量,但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就需要过度地使用自控力。
而自控力是有限的,就像我们无法在运动的时候去读书,当自控力被繁杂的琐事消耗,必然无法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穷人连每天吃饭吃什么都需要思考衡量,生活中更是有无数的抉择,需要去做决定,这些选择不断消耗着有限的自控力。
又因为资源的稀缺,无法容错,才导致穷人更倾向于不去改变,更愿意追求眼前不需要考虑和衡量的即时满足。
富人在生活中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自控力,想要就可以购买,大多问题都可以用金钱解决,有更多的自控力去做更大更长远的决定。
富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够通过不同的补习班,确定孩子喜好和未来的成长方向,也能用提供更多更好的基础和配套,让他们减少自己的决策,保证自控力的充沛。
甚至连今后的道路都已做好规划,一毕业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去做正确的事情。
而不是像穷人那样迷茫,最终在无数次的试错之后,才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很多穷人究其一生也没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所以现在越发理解孟母三迁的含金量,富人能为子女创建更好的环境,减少自控力的使用。
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好的国家有更好的环境,把更多好的选择变成默认选项,让人们减少自我消耗,才能摆脱认知和物质的贫穷。
对于个人而言,只要在生活中减少自控力的使用,把所有的选择都逐渐替换为默认选项,就能提高自己的自控力,让自己变得更自律。
同时选择好的环境,结交更优秀的人,也能让自己摆脱自耗,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