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在工作沟通中颇有抱怨。
我在想,怎么就有那么多不平事?怎样才能平心静气?俗话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儒家思想也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儒家有“止定静安虑得”的宗旨。那么工作上的考量应当是这样:
首先,「止」,是“止于至善”的意思。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误会了“止”的意思,以为是让我们不要猛打猛撞,那就和古人的劝诫南辕北辙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工作做到极致是什么状态,怎样才算尽善尽美。除非已经达到,否则怎能停止?除非已经竭尽所能,否则怎能将就?
抱怨绝不是工作的最佳状态。因为只有无能为力、感到无奈的时候才会抱怨嘛。但实际上,往往是该做的拖延了、力度不够,该沟通的没沟通、产生误会。“相信才能看见”。你没有预见到工作最佳状态是什么样,没有在深心里琢磨这份工作的意义何在,所以直接止于平庸。
“知止而后能定”。眼光足够长远,能够看到“至善”,就能够立下志向,确立毕生使命,找到自己奋斗的动力,这便是「定」。
马云往往能想常人之不敢想,做战略规划超前十年、几十年。他是一位真正的“梦想家”。也正是这些宏大的梦想,把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推向了最高点。“止于至善”,如果找到了尽善尽美的所在,那么就停在哪里,哪儿也别去。这便是李笑来说的“活在未来”吧——如果你已经看到未来的大趋势,那么不妨现在就按照未来的样子生活!
日本有很多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的“职人”,寿司之神,清洁之神,米饭之神,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我们认为的小事上不断精进,正是因为向往“至善之境”,意志坚定,不懈追求完美。
有了止和定,就能不受诱惑,不走弯路,不生烦恼,笃定地聚焦在这个志向上,在每一个细节上揣摩,乐此不疲,体悟不断。而工作中带着情绪、粗心大意、毫无建树,原因多半是心浮意躁,志无定向。
静安虑得,都是「定」带来的结果。
志向立不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每一个方向上都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投入,注定难有所成。
志向立稳了,再求个尽心尽性,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做到自身能力的极限。体悟专心做事、解决问题的快乐,而不要在意他人言说,不要强求结果一定顺心如意。做“成长型人格”而非“表现型人格”的人,因为只有成长,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