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坐落在一个山沟里的,东西两边都是山,没有顺畅的路,南北向是一条河,河西边是一条路,是我们小时候的“大路”。小河很长,南北跨越四五个村庄。
记的小时候河里有很多鱼,印象深的是花翅,白连,还有小鲫鱼,鲶鱼,还有小虾,都不大。
几个小伙伴去河里摸鱼,赤着脚,挽着裤腿,发现几条鱼在水里游,在后边撵着,有一条钻入石块下,悄悄的靠近,两只手慢慢抄下去,软软的,有点弹有点滑,知道是逮住了,别提多高兴了。
有时在河边挖个小水坑,把鱼向里撵;河边还有小虾,小蟹可以用笊篱捕捞......
我的母亲喜欢小孩子,小伙伴们抓到鱼、虾后送到我家,母亲热情的招待并把鱼、虾做成汤,每人都泡着煎饼吃,那是我们小时候的美味佳肴。
在枯水季节,有时候河里的水很少,小伙伴们会把河流从上到下分几段拦截成几个小水坑,一次就能逮到很多鱼。但这种做法现在的记忆并不深,小时候的捕鱼,乐趣并不在吃上,而主要在捕鱼的过程。
夏天有时发洪水。这时村里老老少少会在雨停后去看“发洪水”的壮观场面,这时候小河的水不再是清澈、温柔的,而是土黄色,夹杂着从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但这种时候一年中没有几天,大多时候河里的水不到半大孩子的膝盖深。
有一次发洪水,洪水刚退去,我去村里河对岸的小学校上学,走到河边,一条比较大的鲫鱼被大水冲到岸边,可能受伤了,被我一把抱住,高兴的返回家中,下午放学后,那条鱼成了我们饭桌上的美味。
夏天还去小河里洗澡,几个小伙伴一起,光着屁股,也不知道害羞,每年都洗很多次。
夏天的晚上跟着大人在河边纳凉,铺着麦秆做的垫子,摇着用麦秆做的扇子驱赶蚊虫。河边到处都是人,有时候听大人讲故事,听鬼故事的时候特别怕,又舍不得不听。
冬天结冰的时候在小河里滑冰,有时候弄湿鞋子。还可以在冰上打“转老婆”(用树杆或枝做的陀螺),它是小孩们很好的玩具,用鞭抽,会在冰面上不停的转,这需要一点技术;还有铁的、矮的陀螺,也很好玩。当时很多人家里都有好几个大小不一的木头的或铁的陀螺,它们是孩子必备的玩具。至今我的左手食指上还有一个印记,是做木陀螺时不小心,把刀砍在手指上留下的。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河上修了小桥,河的两岸也砌了墙,安全多了,我也先后出外上学、就业,家乡的小河离我越来越远,渐渐的竟有些陌生,小时候的那种乐趣再也找不到了,它似乎不是记忆中小时候的那条小河了。
不知道现在村里的孩子还有那么多乐趣没有,但愿还如我们小时候一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