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思无邪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时:时常,经常。

③习:温习、练习。

④说:通“悦”,愉快、高兴。

⑤朋:志同道合的人。

⑥愠:恼怒,怨恨。

【译文】

孔子说:“学了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实习它,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也是君子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当年留有这句话,一定是有感而发,至于他当时在学习什么,使用怎样的学习方法,都已无法得到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快乐,是因为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反观我们今天的学习,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不平衡,结果远远重于过程,入学、升学、考试、就业、升职、考核……完全是学习结果的乐土,而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学习过程占据的地位与它的时间恰成反比。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对象、目的、方法等,其中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好的学习方法也不是什么秘方,即使在《论语》中也能找到不少,如“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耻下问”等,任何学习方法的应用都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不能盲目套用。这就如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如果不联系时代背景、人物特征、前后文关系等信息,单单从字义解释,就会得出“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样枯燥、没有说服力的结论,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其厌学情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有从远方来看你的朋友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说明别人还是很把你当一回事的,记得有朋友的孩子结婚,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反感“一个个的都跑来干什么?搭点礼钱还不如我给他们开宾馆的钱多呢。”像这样的朋友是不是就该绝交了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不是感觉孔子那个年代的人对被别人知道这件事很重视,“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莫我知也夫。”、“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我个人分析可能是由于当时选拔人才的方式“荐举制”、“养士制”造成的吧,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是想说现在的学者学习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任何学习方法都是灵活、多变的,对于不同学习对象又是独特的,没有一种学习方法可以简单复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耐心摸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注释】 患:担心 【译文】 孔子...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3,081评论 1 1
  •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曰:“莫...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3,798评论 0 1
  •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3,762评论 0 3
  • 学而第一 《论语》各篇以首章首句二字作为题目,既是定例,也是有意为之。题目主要提示了各篇所要论述的主旨。《学而》篇...
    济东老六阅读 3,902评论 0 2
  •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子路仁...
    学会学夫子国学阅读 2,6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