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感想

前半生追寻自我,后半生放下自我。这是《少有人走的路》中最后一章节的引文。这句话对于一个年少轻狂的人来说无异于是让人厌烦的 。第一次碰到这种大道理,我或许还会奉为圭臬,奈何是听多了种种,又或许是停留在书中所提到的自我意识增强的阶段。

都说人们只会对和自己有关的事物感兴趣。或是承认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所以对于这章节的认同与专注我仅仅局限于前面的内容。

书中提到了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心理学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不知天高地厚,随心所欲。第二阶段,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同时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第三阶段是自我察觉,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自己。

而从第二阶段发展到第三阶段的过程中,方法论就是观察性自我。观察性自我的缺失,会导致既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也无法察觉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会丧失与内心的联系,丧失心灵的力量,发挥不出自己的潜能。通过观察性自我的训练,当它足够强大时,就会发展出所谓的的“超越的自我”。从而能够察觉到更广阔的自我空间。

有的人看似悠闲自得,无忧无虑,实则是缺乏生活的热情,总是随大流和投机钻营。他们活的很肤浅,几乎和灵魂没有任何触碰。

你有没有想过灵魂是什么?你相信灵魂吗?

作者提到灵魂是一种神秘的,引领着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可成长的,永生不死的人类精神。

灵魂是观察性自我发展的结果。在自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意识更更贴近自我,会带给我们感官上的感触,而贴近灵魂,会带来精神上的超脱和彻底的自由。自我和灵魂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自我接近表面,而灵魂比较深入。而一个人若是追求精神成长,其实就是追求身体,心灵和灵魂的统一。

我们来到人世间不是为了受苦,是为了诗和远方。《死亡诗社》中“But poetry...beauty,romance,love...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告诉我生命的意义,而《少有人走的路》告诉我要追求的方向。

时常感觉所在的场景似是在梦中窥见过,偶然与他擦肩而过,那面孔总是异常熟悉。如果这个就是灵魂的引领,那么我相信灵魂的存在。

书中所提的放弃和掏空是灵魂追求的方式。没有这个经历自然不会有什么体会。

斯科特.派克认为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在孤独的路途中遇见灵魂,并与她结伴而行。我还没能力,也不敢信服他的观点。但我记下了这句话,可能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我会深深赞同。但是现在不急,至少我明白了是要追寻灵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首映的八点 和小周冬雨一起去看的 本来没有要写什么的东西呢 可看一陌生人这样写 一个人下着雨去看...
    绿萝张阅读 2,405评论 0 1
  • 家校合育日记地211篇 6月29 说是“小事”,其实这件事情并不小。上午开会回来,走到徐寨东面,看到不远处一个男...
    邹秀玲阅读 1,878评论 0 0
  • 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 当今社会,充满了抱怨和戾气。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抱怨的受害者,我们遇到麻烦时,首...
    殷中军阅读 3,068评论 0 0
  • 《最好在冬季》 多情的人喜欢春 热情的人喜欢夏 伤情的人喜欢秋 深情的人喜欢冬 好辛苦 却又不辞辛苦 我在最后一片...
    枕藏写影视阅读 1,22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