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伙伴问关于读书和记忆的问题,读书记不住怎么办?你读那么多,你记得住吗?读了就忘,不是相当于白读了吗?
这些问题无不显示出提问者关于记住和读书之间关系的焦虑。
我逐一为你解开这些疑虑。
不要纠结,遗忘是人类大脑的特性
为了弄清读书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我们先看看人大脑的记忆在正常下是什么情况?
请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71863945284
然后,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
现在再读一遍下面的随机字母:HJMROSFLBTW,
然后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的记忆。
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回忆出7个数字或字母,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回忆出9个,即7±2个。
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效应。
这个规律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观察到的。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1887年,雅各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的最大数量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爱宾浩斯也发现,人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字母。这个神奇的“7”引起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从20世纪50年代起,心理学家用字母、音节、字词等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过类似的实验,所得结果都约是“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eorge A. Miller)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
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可见,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短时的记忆都是非常差的。
你要求自己看过的东西都需要记住,那是天方夜谭!
我从你的工作生活上,再给你几个例证。
我们在小学和中学曾经熟背的唐诗少说也有上百首吧,如果现在让你逐一回忆,你能背下多少呢?估计能背诵下来的也没有多少吧。
你想想,这些都是你认真用心去背诵过记忆过的,为什么依然结果糟糕呢?
就拿最近来说吧,有践行易效能的伙伴,经过了上百天的践行,对易效能的理念应该有比较好的理解了吧。易效能有非常多的金句,你试着把它写下来,看看能写下多少句?
例如,上周某位智者跟你说非常好的一段话,你当时感受深刻,可是到现在你真的回忆不起来。这种现象是常有发生?
这些都在说明,忘记是人类大脑的特性。
不是我记忆不好,读书记不住。而是,大家都一样!!!
当你接受这一点,你就可以对读书一定要记住这种观念开始改观了吧。
别人读书能记多是因为别人比你读得多
当你开始接受遗忘是人大脑的特性,依然会产生很多疑惑,为什么别人读书就能记得那么多呢?别人怎么那么厉害呢?
问这些问题的,我发现大多数都是没有读书习惯,或者读书很少的伙伴。对于他们来说,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年可能也读不了三五本书。
而在他们眼中读书读得多又能记得住的别人,大多是指那些经常看书,阅读量比较大的伙伴。
对于一年读一百本书的伙伴,你把他读过的书随便翻到一章,跟他说其中的细节,他也不一定会记得住。
但是他们又能跟你讲很多书里面的内容,所以你会很容易地觉得他记住了很多东西。
从我们记忆效率来看,假定我们一般人的记忆效率是10%,看一本书有一百条信息,最终我们记下了十条。你一年看一本书,所以你只有十条信息。但是别人一年看一百本书,相当于一年接触1万条信息,按照10%的效率也能达到一千条信息。这一千跟十来比是不是差很远呢?所以从总量来看,一年看一本书的人去看一年看一百本书的人,自然会觉得别人看的书记得多了。
从这里面有没有看到隐含的信息是什么?你读得越多,你记住的内容总量当然会更多。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读得多的人对相关知识理解更深刻,你跟他比,在同样的时间阅读同样的内容,他当然比你记得更多,因为他本身脑袋已经装了很多相同的东西。
此外,读得越多,其实内涵越深,会产生很多其他的作用:读得越来越快,记得越多,理解越深刻。
理解上面这些,你大概也就明白,并不是从个体上,你比他们记得少,而是你读得少,知识没有别人深刻。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怎么读呢?
到这里我需要再给你一个颠覆你的观念,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
天哪!读书不是为了记住它,读来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
当然读书会记住很多信息,不过把记住书中所有的信息作为读书的任务,那读书方向必一定错了。
我们已经知道大脑遗忘的特性,也就知道我们是很难记住那么多东西的。
大脑主要的功能应该在于思考,而不在于记忆。
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个特性,改进我们的读书方法。
这样我们读书才会更加有效。
大脑的特性和优势是思考,那么我们阅读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思考上面。
如何思考呢?了解书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联想、思考和思维的碰撞,与作者进行思维的交流。这种方式彻底解放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不再为记住大量的信息而烦恼,也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放,活跃,读书也能更好地联系和吸收。
这时我们读书就不仅仅是眼睛看,大脑想了,看到好的观点和句子,你需要画一画,看到有感悟的地方,你需要写一些。
这些都是比较初级的读书方法表现形式。
如果我们需要进阶怎么办呢?
我先介绍一下李敖的读书方法。李敖一生读很多书,也有很多藏书,写文章、演讲和辩论的时候旁征博引,随手拈来。这是因为他有强大的大脑,记住所有读过的书吗?他曾经介绍过,他读书的时候会摆上剪刀和盒子,每一个盒子代表一个类目和关键词。在书中读到有用的地方,他就把它剪下来放到盒子里面。长年累月,他在某一个方面就积累了非常多的素材。当他一本书读完,他基本上也把这本书拆解完了。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他读书是在思考、查找、分类,而他把书里面的内容剪下来,放到盒子里面,那个盒子就发挥了一个储存记忆的功能。他需要哪一类内容,他就去那个盒子里面去找。
李敖的方法很好,但是把一本书拆解开,剪下来再分装,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但是我们有更高效更加实用的办法。就是把你读到的东西,按照你思考分类的需要存到我们的印象笔记当中去。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本就相当于李敖的盒子。
那么当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到印象笔记里面去查找。
这种读书方法也为我们读书积累大量的素材。
时间久了,我们也可以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如果你再为读书要记住书中所有信息而烦恼,我劝你赶紧改一改观念,换一种读书方法,让你读的更多的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