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妻子打来电话说女儿昨天晚上因学习压力太大,失眠了。早上又拖着疲惫的没有睡醒的身体去学校。昨天晚上孩子回来的时候就满腹牢骚。晚上三节自习,自己的作业根本完成不了,因为之前参加奥赛耽误的课程也没有补回来,现在的题目根本不会做(有些夸张的口气),也没有课间问老师问题,学生们一坐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老师们拖堂不下课,再加上连续的检测,着实让女儿有点儿吃不消,却无计可施。
每一个高中生都一样,评价学校的标准很单一考试考取名校的人数;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很单一——考试的分数。德、智、体、美、劳只停留在口号层面,现在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活动时间少,课业压力大,完全将孩子的智力,精力,创造力,提前消费。教育成为了选拔的工具,缺失了培养的职能。
学校老师评价标准,本科达标率。现在很多学校,借势升级,专科学院升为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升为本科大学。而这些学校实质上的水平还停留在之前的层次(我没有调研,仅就学校的就业报告而言),改头换面只是供了一个本科学历,大学毕业之后,大多数的本科生还需要进行了岗前培训。
面对高三,老师做的最多的努力就是刷题、讲题,最后总结做题技巧,学生根本学不会,却可以得到分数的技能,比如“三短一长选一长”、“一题不会就选c”等等。如此投机心理很难培养出情绪稳定的学生,总让学生在肯定和否定之间摇摆。哪里还能静下心来学习真本领。
中学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班级里2/3以上的学生带着眼镜,课间操,体育课。请假人数较多,相当一部分同学完成不了400m跑道的两圈的运动量,这种精神头何谈素质教育?
现在学校管得太死,学生入学就开始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能这样、不准那样只准学习,虽然学生的职责是学习,但不能一天花十几个小时学习就像其他人工作一样。有工作,有休息,有娱乐,有放松。怎么到了学生这里就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了,这样的枯燥乏味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变得脆弱玻璃心。
好的是已经从部分大学层面开始改观,部分高校开始对入学体育达标进行测试,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体测,也就足以引起中学的高度重视。
或许是个人的满腹牢骚罢了,现实很多地方比我们想象的要很好,也有很多的有志之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地在努力改变现状,教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希望未来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