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绳系。
今天是我和兮的第二次通话,第一次是我向他请教如何在电脑上画图的问题,这一次是他向我请教如何进行沟通。我们约定在今天的11:15分,因为这是我午休的时间,可以安静不被人打扰。
他开门见山直接抛出问题,询问我,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当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但是我依旧向他确认,究竟是哪一种恐惧?
他阐述到: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平时接触的人大多是客户。
他是创业者,工作狂,自己为自己打工,但是还是觉得自己想学习一下如何提高沟通技巧。
因为他和异性或者初次认识的陌生朋友之间,还是有一定社交恐惧的因素存在。
感谢他的信任,我在沟通这块是如何做的呢?
因此这篇文章的素材来源就是我们的这次沟通。我和大家说一个故事吧。
话题回到小学二年级,那时候,我刚从湖北转学到四川,语文老师课堂提问,我因为马大哈,课堂上心猿意马,无心学习,因为口音原因,脸红脖子粗,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老师让我站了一节课,一直到第二节上课,我还杵在那里,迟迟不肯低头认错,数学老师来上课,了解到情况后,安慰我,我才肯坐下。
从那以后我开始发奋学习,课前预习,课后积极写作业,老师每次提问,我都主动举手。再也没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就算不知道答案,也能说上两句。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外公外婆一共带过七个小孙孙,他们特别勤劳,每天全部的时间都在务农,我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和同学交流极少。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被选为班长,由于经常向老师“打报告“,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不好,我就变得更沉默了。
初中,高中,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时候的我内向到什么程度呢?
看见男生绕道走,看见很多女生一起说话,我想加入她们,到总感觉她们在说我。每次我去之前他们笑的很大声,我去了之后,她们就各忙各的,什么都不说了。
初中当了团支部书记和宣传委员,高中当了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专业课代表,都是做着得罪人又吃力不讨好的琐事。
如果说我的外向是吵架吵出来的,你肯定不会信。
那时候在上海上班,有一次,我买了一个电磁炉,不知道是不会用还是别的原因,拆开就不能用了,于是我去找老板退货,老板就给我换了一个,但是第二天我炖汤炖到一半,它也罢工了,于是我又去找老板。老板这次不干了,他说好好的东西,在我手里就能用,你拿回去就坏了,不给我换。
现在站在他的角度好像也有道理。但是那时年轻气盛,只是感觉自己不能吃哑巴亏,于是我就和他理论。
我就用了很多例子,其中有一个最深刻的就是海飞丝的例子。我告诉他,我在员工超市区买的海飞丝,在地摊上买的海飞丝,在大润发买的海飞丝,我问他,洗头发的泡沫一样吗?
他生意很好,因为都是附近厂里的年轻人在那里消费,我据理力争,和他吵了一个多小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些老年人也跑过来看。
就说,小孩子打工不容易,让他让着我。他一边忙,一边应付着我。
我继续说,我不要谁让,你这个东西用一次就坏了,也不是你的错,你可以找厂家退货,但是我是在你这里买的,你就该给我退款。
后来不知道是我太固执了,还是我太耽搁他赚钱了。他就把电磁炉收了,把钱退给我了,我刚出门,他就在后面一直叨叨,电磁炉就是电磁炉嘛,你还能扯到海飞丝,和海飞丝有什么关系?真有你的……
就这样我成功退掉了电磁炉,那个周末就咬咬牙,多花两百元,去大润发买了一个苏泊尔的电磁炉。
但是由于那家店就在我的宿舍下面,经常需要买东西,如果去别的地方要绕很远。可是已经和老板闹掰了,我也有点后怕,但是我买东西不方便,于是想了又想,打算去和老板和解。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找他,结果是他妈妈在,老人家只会说上海话,我们几乎无法沟通,所以假装买东西。再后来就是一两个月后,买东西也越来越多。
再次见到他,我就主动问他,还有没有生我的气。他明显记不得了,我提到电磁炉,他就说,那批货早就找厂家退了,让我别放在心上。就那样,就像没发生一样,藏在我心里的结也打开了。
思绪像脱缰的小马一样越跑越远。
我们回到沟通上来。从那以后,我和别人闹别扭,但凡心里有疙瘩,我都会去主动找别人和解。先和内在的自己和解,然后驱动自己想办法去沟通。
有一天,我读到了《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它里面没有讲沟通,但是我们读到了一条财富指南针,作者把家庭人均收入这条线作为我们的财富里程碑。
他的观点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
那时候,我正和我妈因为一块肥肉的战争三个月没说过话了。
每天面对面当没见过的那种。(没错,你没看错,我说的是我妈。)
作者提出的家庭人均收入,让我想到了,如果我家里每个人收入都提升,那么财富才是真正的提升了;
我接着思考:如果我家里每个人都很开心很幸福,拒绝争吵,那是不是每个人生病的几率就下降了,而我要如何做呢?
好巧不巧,当时我公众号的《人生第一本规划手册》这本书的书评刚写完,星羽在群里推荐《非暴力沟通》,于是我每天继续雷打不动四点早起,一边读书,一边在公众号上写这本书的书评和读书笔记。
还在朋友圈写了洋洋洒洒一千字,告白我妈,如果再和她闹矛盾,我就去扫一个月公厕。就那样,我慢慢开始强迫自己主动和妈妈和解,我开始观察她的言行,在意她的情绪,体会她的喜怒哀乐,挖掘她的各种举动,思考背后的逻辑。
另一方面,我乘空闲的时候,分别单独向我爸和我小姨,疯狂吐槽我老妈,实则是挖掘他们对老妈的看法。
我发现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而樊登视频号里也出现过一个词语,情感缺失。
情感缺失的人表现在:体会不到正常人的情绪,就算发生了什么好事和坏事,情感流于表面的程度也远远低于正常人,微微一笑和撇撇嘴估计就是情感缺失者表露真实感情的上限了。
于是我迅速和我妈单方面和解,闭口不提吵架的事,主动接她电话,在她手里抢活。她交代的每一件事,哪怕是芝麻绿豆的事,只要是她的事,她交代的事,我也当做我的第一要事。
我发现,我家里的关系一下子就归位了。全都好起来,我也成了全家人的情感纽带,主动去捋顺关系。猴子和她舅舅吵架,我也不评对错,顶多问他们,自家人吵架伤不伤和气,吵赢了有什么好处,猴子和他舅舅之间发生的摩擦也越来越少了,就算吵架,也都不会来跟我打小报告。
另一方面,我主动和队友和解,以前我们经常因为钱的事争吵,我想到了那个思考:家里人好,我就好,我们以后就好。家里人开心,关系和和美美,不闹矛盾,有事慢慢说,不先客观否定对方,审判对方,当全家人都打成共识,人人遵守这个沟通选择,家庭关系越来越好了。
通过和母亲和解的这件事,我深刻思考,我开始把这种方式带到工作中。
首先就是从仓库同事开始。我主动去倾听他们每次和我聊天的诉求。
经常用实用性的词语去发现,称赞他人,勤跑腿,多沟通,把话说细,直奔主题,不浮夸,也不添油加醋。最主要的从不在任何人背后说别人坏话,也不会去随便揣摩别人的心思,更不会无中生有,恶意挑起事端。
以前总想着不生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每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会和任何人主动说一句话。
后来我刻意练习,每天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有时候是夸别人,有时候是直接伸手帮别人,办公室的大大小小但凡能解决的电脑问题,他们都会主动找我,如果我不会,才会去请公司技术员。
别人分享零食,以前总是各种推脱,现在每次都至少尝一下,或者直接婉言拒绝,不再冷冰冰回个不需要。
和领导之间依然如此,不光去做看的见的事,还尝试去做看不见的事,凡事多沟通,从上到下。
遇到问题,不找理由和借口,只分析解决办法。领导分配的任务属于自己的,主动去做,不属于自己的,分配出去或者协助去做。
最后回到兮的问题上来,如何克服社交恐惧。
1.每天主动(刻意练习)和身边的人打招呼;
2.向一些牛人链接,比如HR,公司领导层管理层的人去交流。
3.交流的时候,提前预约地点时间,抛出问题。在沟通过程中,当对方说晚观点后,先反馈他说的,然后聊聊自己的观点,再抛出自己的问题。
4.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可以多用提问方式,少给肯定句,多称赞,少讲自己。
我们的聊天很短,但是我能做到不紧张,主要是因为去年到现在,在中午11:15这个时间段,几乎都有线上好友来电话,一起聊聊困惑,相互解答问题。
你见的人越多,沉淀的越多,恐惧又为何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