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到底从哪些?
我们的心,分为知、情、意。
知,是知识,就是对于一事物,了解它,知道它和其他事物的区别;情,是感情,就是对于一事物的出现,是开心,愤怒,还是悲伤;意,是意欲,就是一事物出现之后,应该如何处置。
文章是心的载体,也可以以此分为三种: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一般来说,专家一类的笔者,很容易写出知的文。情的文和意的文,对知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
然而,这三种文,是不能那么轻易的分开的。只写知的文,很难让人有感情上的共鸣,难以号召行动;情意之文,不经知识的驾驭,就会变的盲目。
现在大家很喜欢看抖音,在培训的时候,以前我们经常会说,表达方式,文不如字,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就没有继续往下,现在应该增加,图不如短视频。
我看小视频的时候,不会轻易的被没有任何前因后果的道理吸引,就算会去停留,也不是因为内容本身,只是因为朗朗上口还押韵;也会觉得说明书般的教学吸引,当然,这样不受人喜欢的内容,也不会被大数据推荐。前者的内容,只有情或意,后者的内容则只有知。相对而言,情意的内容,更容易宣传。
只有情意的内容,由于骂街:你这杀千刀的,你不得好死。杀千刀的,就是情绪,不得好死就是意,这样骂了之后,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不会被杀千刀的,豪不损伤。
真正做到知、情、意的文章,是让我们既看到其中的情绪,又能够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相信是千真万确,又会为之动容的内容。
千真万确,可以从事实开始描述;动容是有真情实感。
我摘取一段文字试试:
半日的火车,除看风景外,全赖携带着的《老残游记》和 父亲中途购得的当日上海报纸消遣。报上已载日本海军因华人抗日向上海市长提出抗议的消息。车上议论纷纷,都说上海会有不测。
文中有知的描述,车上的场景,自己所做的事情,从文字的描述中,我们感觉到了忧虑。
我也试图写上一段:
我坐在阳台的地上,悠闲地穿上了今天新买的两只护膝。白天去了松山湖,上午由于提前到达,被一个项目组临时拉去,做了一次外部讲师试讲的评委,下午体验了老师新开发的沙盘课程。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都是绞尽脑汁,回程的车上,也是睡的深沉。这个时候跑出去,多少还是有些迟疑的。
我在写文的时候,发现写知是很难的,因为外部的实际事物,都是毫不保留的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些理论知识,方法论也是如此,因为容不得差错;写情和意也不容易,虽然写自己的心里所想,自己的建议,但要取得读者心中的共鸣,实属不易。
写文不易,写知、情、意俱全的文,更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