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第四周主题作业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用心看完了同学推荐的这本书。我这人比较懒,不擅长写书评,但是这周的主题作业是写写最近读过的某本书的感受,那就随便写写吧?
这本小说分为十二章,集中写了十个主要人物,其中“我”(吴志鹏)和骆驼各占据两章,老姑父蔡国寅、梁五方、虫嫂(小虫窝蛋)、春才、老杜、蔡苇香(蔡思凡)、梅村、夏小羽和小乔合并各占一章,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支之数。它们聚合在一起,恰好构成了一个圆融的物质和精神相互为用的世界。
说真的,本书并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吸引我一口气读下去的理由,应该来说是关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和社会变迁的跌宕起伏,以及各人物的鲜明刻画,和每个人的最后结局,看似无关,却又丝丝入扣。
文中的主角“骆驼,”虽然身体残疾,可头脑灵活,且胆大包天,敢想敢做。他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
人的软肋,人的禀性,人的欲望,人的共性,好像都在他的掌控中。是人,都有致命弱点,而骆驼总能一眼看出,并且发挥到极致。从而着手攻破人的防线,无形中为他在事业中的道路上扫清障碍。
而且,他深知“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并把他发挥到极致。他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拿钱砸,砸死他!”连最清廉的“草帽省长”范省长也未能幸免,尽管骆驼最后从十八层楼跳下去,以为能保住范省长,可惜他谁也保不住,范省长最后还是被“双规。”
“我”(吴志鹏),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穷孩子,考上大学当了大学教师后,却因为被恩情绑架,活得憋屈又心累。既想报答村里人的恩德,又苦于无权无势无能力,而不得不做了许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
虫嫂,一个读着读着就让我泪流满面的女人。为了生存,她不惜抛下女人的自尊和丈夫的颜面,用最卑贱的方式去偷东西,甚至偷人。
作为母亲,一个弱小而又残疾的母亲,为了养活三个孩子,除了偷和卖身子,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不论什么年代,人们总是笑贫不笑娼。可怜的虫嫂为了三个饿得嗷嗷叫的孩子,走上那条路,真的是一个母亲的无奈,也是一个女人的悲哀。但凡有出路,谁肯弯腰屈膝?谁肯忍受屈辱?
生活对于女人的不易,从来都是寒刀霜雪严相逼。
可是,被虫嫂含辛茹苦养大的三个孩子,三个大学生,三个吃公家饭的人,却在虫嫂老了的时候,沦落到按月轮流到儿女家养老。
这样的现象,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更可悲的是,三个孩子因为月大月小互相推诿,致使虫嫂伤心的回到老家,最后在孤独中死去……三个孩子听说之后,竟然没有一个孩子肯回来埋葬虫嫂。最后村里人看不过去,自发组织起来要葬了虫嫂,在清理虫嫂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三万元的存款单。
当三个孩子听说虫嫂留下三万遗产之后,他们又联合起来和村民打起官司……真是看得人咬牙切齿,真想骂他们畜生都不如。
文章中的人物都个性鲜明:老姑父、吴玉花、老拐、虫嫂、蔡苇香、梁五方、豆腐王……每一个人的命运看起来互不相同,却又息息相关,在贫困年代的挣扎,在和平年代的欲望……作者以点带面,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变化,一个民族的诸多精神层面。既写实又深刻,让人痛着叹息着也感慨着。
巜生命册》的语言,也是精心淬炼出来的,非常切合这部小说的叙述基调和故事风格,甚至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
比如开篇:
我是一粒种子。
我把自己移栽进了城市。
形象又生动,一下子就把人代入其中。
又比如“我”在城市艰难求生:
我得承认,我是一匹狼。我心里藏有‘狼性’。我是一匹企图披上‘羊皮’的狼。我混进了城里,可我在城里必须小心翼翼地走出‘羊’的姿态……
当“我”有钱的时候,梅村却不知在哪?我只能慨叹:
是啊,当我有钱的时候,当我可以买得起任何品种的玫瑰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了爱情……
又比如“我”背负着乡亲们的恩情,却无力偿还时我的痛苦和悲哀:
我知道,我身后长满了‘眼睛’。可我说不清楚,一片干了的、四处漂泊的树叶,还能不能再回到树上?我的心哭了。也许,我真的回不来了……
所有这些带有李佩甫独特印记的小说语言,无不从不同的方面增强着,反衬着小说要表达的精神救赎的主题。
读完全书,一个意象越来越鲜明地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那就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土地在城市中踽踽独行的人;
土地之上,是一部隐形的却和那土地一样沉厚的书。有了它们,我们的主人公、我们自己、我们整个民族,就不会沉沦下去,就会走向光明。城市牛仔存在的意义,应该就在这里了。
巜羊的门》、巜城的灯》、《生命册》,是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文章还是很有时代特色的。个人觉得语言表达很有特色,语言灵动又贴切,活灵活现且韵味无穷,让人回味悠长。
总的来说值得一看,只是我写的不够详尽,无法将书中的精彩呈现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就知道,绝对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第四周主题作业(23)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