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种惯性的平衡,内核是关键
——阿拉丁956
大脑好似放空了似的,啥都没有,很是平和。指挥起行动来,则是完完全全的按部就班,既平静却也有序、有条不紊。
哈哈!是不是到了无欲无求阶段?亦或是心无旁骛阶段?亦或是忘名的上士阶段?可不敢如此大不敬,情愿还是不思进取阶段为妙。
据说写作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就有可能提升,就可以通过不停地写、不停地刺激脑细胞思考、不停地构思一些想法及思路等方式方法,在时间长河里浸泡久了,应该总是会有长进的。
犹如《刻意练习》所言的那般,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普通大众版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时间久了,静水流深也就极有可能了。于是乎,似乎放空的大脑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应该属于顺理成章的阶段性成果。
想想是成果,肯定都乐了,发自内心的那种乐。
无须趁热打铁,只是下意识的行为,执行起来也都是得心应手。诸如:近期的微习惯,执行起来驾轻就熟,没有任何难度。比对心理实验统计上关于培养一个习惯大致18-263天的说法,基本还是比较契合实际的。
诚然,不可否认,这其中自我改变的意愿强烈程度与习惯的养成是脱不了关系的,甚至是密不可分的。
凡事大致均是如此。
你越是强烈地迫切对自己下手、动手术,越是能够激发你的某些潜能,也越是容易坚持。当然,不排除这过程中的疲劳、反复阶段,若顺利跨越了此阶段,习惯基本也就养成了。
难乎?不难也。
关键仍然是在内因。打破一种惯性的平衡,若没有强大的内核支持,单纯地依赖所谓的动力、意志力,估摸的搞不定的。即使偶尔坚持了不短的一段时光,也极有可能得而复失的。
因为惯性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也会亦步亦趋、步步紧逼去夺回失去的阵地,博弈无处不在,不仅仅是在周遭的环境之中、人与人之间,即使在个人的思想统一层面也时时刻刻存在博弈的市场,只是你我缺乏必要的关注罢了。
其实,又何须在乎关注与否呢?人的行为85%以上都是下意识的动作,只要把习惯固化了,下意识的动作便是它了,没有那么复杂和高难度,一切皆是内心的意愿强烈程度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