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本书,先会浏览一遍,然后是序言后记,最后才是一页一页从头看起。往往感觉人们的评价言过其实,所以在看完整本后会瞟一眼。一本书就这么在我的世界里溜了个弯。
没看过多少书,所以从不敢自诩为读书人。连父亲都说,文科生竟然没看过四大名著。对,还只是看,与读相差甚远。看,是知道它的故事情节,道行深些,也不过是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罢了,怎能称得上读呢。读的最高境界是吸其精华用于自己以提升自己。
迄今为止,看到最好的书是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印象最深的是张悦然的《樱桃之远》,最喜欢的是海岩的《玉观音》。还看过他的《平淡生活》感觉一般。现在,雪小禅的书看的多些,《刺青》《十年》两个晚上便是一回。喜欢她的随笔,总觉看《不是我而是风》《那禅那莲那光阴》《小喜》得需要与之相配的心境,迟迟未敢看完。与她的《中了毒》同类的《因为爱过所以慈悲》,是风为裳的,自无法比,所以不再看。苏芩的书也看,但看过就忘,没有深度,只当快餐消化。
对书还是很挑剔的,大合订本不看,字小的不看,至今,余秋雨、刘墉的那两本是买的最早的,也是看过最少的。从那之后再没买过合订本。这挑剔也是随着日子积攒起来的。谁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便也开始挑肥拣瘦?
现在常伴身边的是《37度女人》,一种杂志。是08年在平鲁的一家书店看到合订本,爱不释手,便想着25岁了,我要一本一本的看。到25岁它便取代了《萌芽》,直到现在我盼着它的归来,它是我的。看过多少种杂志,只有它最接近我。“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用它一点都不过。
女人一定要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让人眼羡了眼馋了却又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东西。如果经验做不到,也只有只能是书了。
因看书也犯过些傻的。最傻的是与一头小毛驴狭路相逢,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老二给我买的作文书,看着看着便入迷了,开始还抬头看看路,后来索性不管,直到一大片阴影投下来。我在这头小毛驴在那头,是同一页。当时也没惊慌,只是很淡定地把书合起来,给它让了路。任谁能想到平日里我见了这些大小动物都是绕道而行,曾被一只鸡妈妈追的满村跑,成了心病。
在家里翻出半本武侠,应该是老三看过的,内容早忘记,但对那个背着细软暗里藏刀的白面书生念念不忘,后来才知道那叫深藏不露。直到在孙老师那儿淘不出什么好书,拿金庸的武侠消遣,看了《书剑恩仇录》才隐约觉得,像陈家洛。自那对书生有了好感。看过《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对金庸好生佩服,对武侠再不敢有偏见。
母亲看到我的书便会惆怅,你结婚了,这些书都卖了吧。老刘先急了,干嘛卖了,给我。其实,最先犯惆怅的是老大,那会搬家到五楼,老大直言,谁的书谁自己搬。我在一旁偷着乐,到底还是他。其实,老刘真是着急了,我一本都不卖的,我还想着把它们放到大书房里见见世面呢。
但,时至今日,我以及我的书在蜗居中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