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们学校就请了两位心理老师,其中一位还教过我们年级。班主任常常鼓励我们心理上有什么纠结的时候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咨询,争取早点走出阴霾。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心理咨询室在哪里,也没有那方面的需求也就没有跟谢老师(教过我们的那位)产生交集。但是后来有一次意外的发现跟心理老师聊天轻松又愉快。
一般同学都认为必须自己心理存在严重的问题才能主动心理老师的交流,就像必须生病了才能去医院一样,甚至与心理老师交流仿佛就代表自己心理有问题,有些抵触。
而心理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是一个奥妙无穷又十分实用的东西,心理老师仿佛也对我有着某种吸引力。
一次路过咨询我突然很想走进去,探了探头屋里只有谢老师一人在敲着键盘(事实证明咨询室是真的冷清,之后我有过很多次这样的探头,而十之八九咨询室都没什么人),我有些腼腆的问,老师我并没有什么正经事,您继续您的工作,我可以进来唠嗑吗。
谢老师人很大方,比较温和,与她聊天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亲切感。
而且她擅长倾听,又给人一种安全感,跟她聊天可以畅所欲言。她眼界也比同龄人要宽,感受很不一样,我说什么她给我的回应往往会带给我很多惊喜。
这就是心理老师的魅力吧,我爱上了和心理老师的交流,一有空就喜欢往哪跑。
记得有一回我有些苦恼的跟谢老师说,这次月假回家本来想和弟弟约定好,弟弟可以跟我许一个愿望比如想要什么玩具想吃什么东西,下个月再放月假他看完我指定的几本书并且能够通过我的测试我就满足他的心愿。
本是个为他好的约定,结果小弟弟二话不说就拒绝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我很不理解很苦恼的跟谢老师说,读书多好呀,又能增长知识,又能开阔眼界,乐趣也不少,他为什么要拒绝呢?为什么呢?
谢老师在旁边幽幽道,“你喜欢的,弟弟未必喜欢呀!”
一语点醒梦中人。这句话听起来平常,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含义,但是对于深陷不解中的我却豁然开朗的作用。
与心理老师交流,大多时畅所欲言,轻松快乐,偶尔来那么一下却是灵犀由心,拨云见月,很有收获!
不敢说天下的心理老师都跟谢老师一样大方豁达,但我还是觉得我们放下心中的成见,坦然的面对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一番交流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