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面介绍,到开篇的情景呈现,其实,我期望的是类似于《追风筝的人》一样关于命运关于救赎的温暖人心给人慰藉的故事。
直到恶魔出现之前,我还是在期待一个于我而言有希望有光明的故事。其实,早在开篇暗沉的基调中就应该有所察觉的。
他坐在山坡上,等待着。又是一天,又来活儿了。在他的面前,锈蚀的铁轨消失在隧道的入口。在这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光线很难穿透入口处的石拱门。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入口,他在等着盼着,心却累极了。既无半分的兴奋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他的好奇心早就用尽了。现在唯一要紧的是把差事完成。他冰冷漠然的眼睛没有一点生气。起风了,冷气包裹着他,他却感受不到寒意。他的神情专注、警觉。就要到了。
可是,恶魔出现了,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哦,我原来是在读类似于《第七天》一样的故事。摆渡人,原来是这个意思。说实话,无边无际的荒漠、永不停歇脚步、阴晴不定的白天、心惊胆战的夜晚、嚎叫的恶魔、发臭的湖水……一个一个阴暗的情节都让我想要放弃继续读下去,即使有迪伦和崔斯坦爱情故事的润色,我还是透不过气,所以,只能用“挣扎着”来描述阅读的过程。
当迪伦说出那句“时不我待”,一切都要改变了,一场豪赌也开始了,但是,结局会怎样?不管结局如何,过程肯定充满磨难与艰辛,或许,那比来时的路更加坎坷难行。
一个人,淌过危机四伏的湖面,一个人,又翻越一座座高山,看得见张牙舞爪的恶魔,听得见嘶哑痛苦的哀嚎,一团团光保护着一个个魂魄去往另一个称之为“家”的地方,像曾经的崔斯坦保护迪伦一样拼尽全力去渡她过河。
画面又回到之前的情景,翻山越岭斗恶魔,没有崔斯坦的保护与安慰,迪伦因为心中唯一的信念变得坚强。尽管为迪伦的改变动容,但可能是故事进入正题时将之与《第七天》相比,直到两人最终重生,迪伦向崔斯坦说出那句“原来你在这里”,心里还是难以摆脱那股无力的压抑感。
四个小时的时间,终于“熬”过来了,也终于能暂时抛开暗沉的画面来仔细想想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是坚定纯洁的爱情吗?是关于爱的救赎吗?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表达,还是想不通。
崔斯坦作为摆渡者的意义何在?想不通。摆渡的过程对于人类世界是怎样一种时间进程?想不通。重生以后崔斯坦将以何种身份面世?想不通。“心灵治愈小说、人性救赎之作”从何谈起?想不通。“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理解不了这句封面语想表达什么,似乎清楚,但似乎又不清楚。
或许是最初定位的影响,或许是思想境界的局限,始终理解不了这部“盛誉之下”的作品。不过还是觉得微博上这段话写的很好,引用一下。
你燃烧,我陪你焚成灰烬。你熄灭,我陪你低落尘埃。你出生,我陪你徒步人海。你沉默,我陪你一言不发,你欢笑,我陪你山呼海啸。你衰老,我陪你满目疮痍。你逃避,我陪你隐入夜晚。你离开,我只能等待。
迷迷糊糊的读完,整理书包,走出教室,楼梯间竟然没有人,呃,小说中混沌的荒漠以及各种凌乱不堪的画面重又浮现,加快脚步,赶上下自习走出教科楼的人群,融入其中,才感觉,我是在人类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