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有道笔记里面,自卑与超越的读后感已经写好了一半,最近重新翻找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差不多忘记了这本书的大体内容,确实正如网上大部分人所说,你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能记住这本书的百分之十,已经很不错。当然,工具书除外。
早上趁着早餐时间,重新把这本书翻起来,把大体内容快速浏览一遍,把以前画线的内容重读一遍。越读越惭愧,惭愧自己以为把书看一遍就能记住了,套用本书的内容“因为自卑感总会引起压力,朝优越的方向产生补偿性行为,但行为已经不再指向问题的解决,所以获得优越感的行为就奔向了没有生命意义的侧面,真正的问题被无视或排除。”
可能来源于我本身的自卑感,所以把书读了一遍之后,就觉得我已经掌握这本书的内容,每当与其他人聊起来的时候,莫名的优越感就会产生,我不必其他人差,而渐渐的忘记了这本书的内容,它所引导的真正方向,朝着没有意义的方向去发展。仍然没有解决我自己本身自卑的心理。所以我觉得读书笔记的重要性除了记录知识点或知识结构化之外,还是我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后得出的对自己有利的过程。
进入正题,我个人对这本书的理解:
阿德勒本身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样这本书也是研究个体心理学的书,我觉得非常适合我这种比较自私的人去读,让我可以自我反省。本书开篇就抛出了人生终极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导出“三大纽带”以及对于“意义的阐述”:意义这个词,如果只对一个人有意义,实际上就没有意义,只有能共享的意义才能叫意义。
整本书单独描述“自卑和超越”的章节相对较少,而是分开在不同的场景下,比如原生家庭,学校,青春期,职业,婚姻爱情等,对个人的影响。比如原生家庭中,孩子在所有孩子中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拿到弟弟剧本的,可能哥哥很厉害而显得自己无能而自卑。拿到第二个孩子的剧本,觉得老大有更多的自由,老三享受更多父母的宠爱而产生的自卑等......)。而被影响到的结果,也确实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个“超越”的意思应该是超越自卑,战胜自卑。而战胜自卑的方法,也同样告诉了我们——“合作”!
感觉整本书下来,就是围绕合作这两个字来描述的,包括了阿德勒所讲述的他治疗患者的过程也是需要合作。而这个合作,又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有交流的,有效的。无论是家庭成员,学校同学,公司同事,还是婚姻夫妻双方。都必须合作。可以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合作太少,太少了!(突然想到了龙场悟道的王守仁,他所宣扬 的“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放在阿德勒的合作方式里面,可能效果更好。)
后面深扒阿德勒,发现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同时还是弗洛伊德的头号黑粉,真是冤家,后面本来想看“梦的解析” ,坚持了两天,看不进去,我也决定要称为弗洛伊德的黑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