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标题我本来是想写“死去”的青春的。
后来想了想太狠了,起码我心态还没有那么老,还是用比较缓和一点的字眼比较好。
我想青春永远不会消失的,它也许就是沉到了心底里,然后不经意间听了一首老歌、看了一张老照片又或者见了一个许久未见的故人,就会有浮现出来的迹象。
每个人至死都是少年,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01
因为还在读书的缘故,25岁这个年龄在家族里就变得很尴尬。比我小几岁的或者同龄的亲戚都有了工作,谈了对象。剩下还在上学的就是跟我有年龄断层的高中生。我在饭桌上不知道以何位置自居,总觉得做小辈太老,做长辈太嫩。
平时张口就来的话题,发现离开了校园和我平时接触的同学朋友,在这里一个也用不上,一顿饭下来充满了局促和尴尬。
长辈让小辈向我学习,以我为榜样的时候,我不知死活地说了一句:“不一定非要选读书这一条路。”
然后看着不对劲的气氛和长辈不太好看的脸色,迫于压力改口说到,我想一路念书念到30岁,我觉得很幸福,很快乐。读书是最轻松的。
过年吗,就应该说些喜庆漂亮吉利话,尤其是在人前。我就是这么容易妥协……
和朋友吐槽这段经历的时候,我说当时我说出“不一定非要选读书这一条路”真的是发自肺腑说的,但是她们都不懂我。好在和朋友还是有共鸣的。
我们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活得明白,并且活得足够勇敢,ta完全可以喜欢什么,想学什么,就去学,去做。
如果足够幸运有父母家长支持的话,ta完全可以就认定走那一条路。不用跟很多人似的,可能不喜欢理科,不喜欢文科,还非得硬着头皮苦熬三年,也不用非得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大学专业读下来四五年,白白浪费青春。
我觉得我如果足够勇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可能不要非得选个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计算机专业念五年,才拿到一个本科学历。
我从心底里这么想,但我却不能这么说。
所以我自动带入长辈身份,变成了和我小时候最讨厌的、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做的那种长辈一样,说着一模一样的看似对小辈好的话。
02
长辈们说,怎么上个学这么轻松容易的事情放我们身上天天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这跟上班养孩子有的比吗?你们这算啥。
太常见的句式了。说不上哪里有问题,但就觉得怪怪的。而且虽然不喜欢听这种话,但我现在不自觉地还是会这么说。所以时不时地我也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去跟我的小辈对话。
跟亲戚家小孩说:不要早恋。
跟家教小孩说:你这算啥呀?我论文写不出来才头疼呢。
我竟然也能够说服自己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你这算啥。殊不知那时候的自己表现得更不好。怎么就忘了跟她们处在同一个阶段时候的自己呢。
不过我突然发现了这套逻辑本身是有漏洞的,这种比较形式不应该再被应用下去了。
拿二十多的学生和四十多的养家人作比较是很无理的。根本问题不是出在年龄上,而是比较对象的这个维度上。
这种跨越年龄、跨越人生阶段的横向比较非常、非常无理。因为每个独立的个体只能没有选择地活在自己的现阶段,被迫面临着现阶段能够遇到的所有问题。二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而且拿同样年龄的二十岁,为什么别人的二十岁就赚的盆满钵满,你就没有一分钱存款?这种同年龄层的横向比较也非常欠考虑。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早晚的发展时区和不同的人生轨迹,这种比较压根无从谈起。
ta们还总是说,你现在读书有什么难啊?等你生了孩子,上有老下有下的时候那才难啊。
这种比较也不成立。
因为这种纵向的比较只能适用于每个独立个体评判自己的人生阶段时才有资格做,绝不可以是旁人拿着不同的个体,或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这样跨阶段作对比,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不同的困扰,在我本科志愿没有成功上岸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都被那次高考搞砸了。或者是现在,我也很难不承认论文写不出的时候是真的痛苦。可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之后我又觉得自己真的收获了成长。
可是这些,只有我达到了人生下一个阶段之后,我才发自肺腑地、有资格地说,哦,原来那都是小事。
而别人,都是没有资格这么说的,即便他可能说得对。
所以我希望以后自己可以不要再以“过来人”的身份安慰、教育别人某件事应该怎么做,ta应该怎么办。而是在ta们需要我提供情绪价值的时候,坚定地说:“把一切交给时间”,即便它听起来好像有些轻飘飘。
03
关于青春,不得不提的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早恋了。
关于“早恋”这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地是我们一个老师说,“早恋没有错,恋爱很美好,非要说错的话,那就是错在‘早’字上。”
时间过去了这几年,以现在的认知来看,我并不觉得老师这句话说的有问题。但放在那个时候,我孤注一掷地认为,“早恋”太伟大了,它跟爱情一样神圣。(2023年了我还在用神圣这个词语形容爱情,怪不得我没有对象)我就是爱他。
严重到要用“爱”这个字,甚至还不是“喜欢”。
但我现在竟然可以恬不知耻地对小辈说出:不要早恋。这种昧自己良心还打自己脸的话。
我不提倡也不鼓励,如果真的很喜欢,谈谈恋爱又能怎样。我身边也不是没有谈了恋爱又一起进步的同学朋友,虽然大多都是以遗憾收场。毕竟年轻的时候不够理智,很容易导致故事的开头总是美好,但结尾却是那么难堪。
十几岁的时候,我以为我会跟他永远在一起的。
在自己的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已经给我的恋人、我和他的爱情留好了一个宝贵的位置。
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不知道,以后我的人生轨迹还会有很多的改变。我认为一切庸常的事情原来是那么难得。
因为不够成熟,没办法将两个都不完备三观磨合好,很多聊聊就会解决的问题总能发展成别扭的疙瘩。因为那时候话不会好好说,还辜负掉很多情谊。
后来时隔多年再次联系的时候,还是因为话不会好好说,再一次将一些想说的咽进肚子里,因为一些可笑的自尊或是什么,就这么别扭着,不能好好告别,即便我深刻地认识到,有些话现在不说,以后也就没有机会再说了。
不过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不会每段感情都会给你好好告别的机会,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
“其实真正的分手会选择一种最没有仪式感,最简单的方式切断你们之间的沟通信号。你们想象分手是一场盛大闭幕式上的烟花表演,可惜不是,分手其实是所有烟花都散去之后,无尽空洞和冷漠。”
那这个空洞和冷漠能持续多久呢,我不太清楚。但是分手之后难免会想起喜欢的那个人,也难免会想起恋爱中的自己,那想念又持续了多久呢,我也忘了,但总归不是短暂的。
所以跟小辈说出“不要早恋”那句话的时候,潜意识里伴随着的应该是对在她身上投射出的自己说的,表达对那时候分开几年后一直伤心的自己表示一种,比心疼要轻一些的感情而已。
互联网还是很大的,应该不会被发现吧,就是说,
谢谢你给了我一段很美好的记忆。我美好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