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别喜欢住外婆家,特别喜欢我家的几个舅舅。
外公、外婆家教严而有慈,妈妈兄弟姐妹五人,一直都是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待长辈敬重,对晚辈和蔼,家庭的氛围一直都很和谐!
去外公外婆家拜年,一起就给住在外公一起的大舅舅拜年。那时候,压岁钱都是些毛票,一分两分,一角两角,就能买很多糖吃。
那年春节,大舅舅送给我和姐姐们每人一本厚厚的软皮日记本。应该要很多钱买吧,我和姐姐们收到这么贵重的礼物,都特别喜欢!
我的是一本粉色的,厚厚的一本,对我这个小学生,够我写几年的啦。
我很喜欢,爱不释手!也许小女孩都喜欢粉色梦幻般的童年。
打开日记本,里面的插图,我更喜欢了。一个个美丽的古典女孩,穿着飘逸的长裙,肩披飘带,高高的盘发,纤纤的玉手,婀娜的身段,举手投足之间,一种曼妙的感觉,我一下子就被日记本里的插图迷住了,更舍不得别人碰舅舅送我的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收好日记本,让它一直跟随我左右。
那时候还小,舅舅告诉我,插图人物就是《红楼梦》里的人物。我觉得插图里的女孩子特别好看,从此,算得上是与《红楼梦》结上了缘。
随着年岁渐长,日记本依然跟着我,到中学,我还是没舍得在日记本上写一个字,插图里面的情景,有意无意找相关的内容去了解,“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电视里播放《红楼梦》的戏剧,也会多看几眼,都缘于《红楼梦》的插图!
上了师范,日记本有了更新奇的,舅舅送我的日记本,跟了我七八年,也发黄了,但是里面的插图,我仍然是舍不得,狠心地把插图撕下来,带在身边,而没有插图的日记本,仍然是没写过一个字的日记本,丢在家里的书柜,允许妹妹可以用。
日记本的插图,跟着我进了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开始接触美术,只有黑白的素描,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当老师开始教国画的时候,我仿佛见到了老友,喜欢的不得了,零基础的我,也在认真地、卖力地学。
大小粗细的软笔,勾勒出线条,构成的轮廓,即使仍是黑白的画,但我喜欢。还特地买了两本白描教材,把从舅舅送我日记本上撕下来的插图,夹在白描教材书里,插图与教材的示范图,是多么神似,那线条,那韵味,我又想拜师学画画了,不想从基础的素描学,且只学国画。
跟了几天师,学了几天线条,没有长劲,在美术课上,认真作画,对着作品,自己很满意,但老师给的分数,低于我的预想,次数多了,学画画的梦就那样不了了之!
我把从日记本上撕下来的插图,整整齐齐地夹在白描书里!
那时候才明白,喜欢《红楼梦》的插图,原来是想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可惜,没能学会。他们随着我毕业,一同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工作地!
参加工作了,觉得在师范学校涉及到的哪一门学科,对工作都有好处。偶尔也拿出白描书,描一描,画一画,对国画的喜欢,仍然如当初。
带着诚心,去中学找专业的美术老师,虚心请教,跟师学艺。他愿意接受我这没有任何素描功底的学生,耐心教我画荷、画竹,话语中很多鼓励,这样的工作之余的学习,也坚持了一阵子。
爱好终究是败在繁杂的琐事中,从舅舅送我的日记本上撕下来的插图,和我的白描教材,一起尘封在我的画板里。
今年,开始捧着《红楼梦》,古典文学,以为读不懂,竟没想到也能渐渐地读进去,文字描述的场面仿佛浮现在眼前,仿佛身临其境。也慢慢对《红楼梦》入了迷,喜欢读别人对《红楼梦》独特的点评,独到的见解,喜欢《红楼梦》所表达的言外之意,也想试着写写自己读懂的红楼梦!
此时此刻,我又想起小时候,舅舅送我的日记本,想起那里面的插图。赶紧翻出来瞧瞧,他们完好无损地珍藏在我的画板里,依然如当初那样美丽。
舅舅送我的日记本,那里面的插图,陪伴了我三十年!让我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