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普通母亲对女儿“离经叛道”的选择疑惑不解、不知所措,也无可奈何。其实,母女之间没有理所应当的战争,但当规范和选择撕破了现行社会的“仪轨”,或许双方都有各自执着的偏见。
“我”是养老院里普通的护工,每天在咫尺之间与死神交臂而过。养老院里“我”见过太多没有儿女的老人被区别对待——忧虑一重一重得涌上心头——“我”的女儿,“我”挚爱的女儿,会不会将来也陷入如此境地?“存活的人不会感到遗憾或沉痛,而是以冷静的目光给死者的一生评分。如果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吧,就像一切从未发生过一般。”对于女儿的选择,“我”真的无比焦虑,“令我担忧的永远不是死亡,而是生活。”你们两个女孩子,在活着的时间里该如何承受这没完没了、口无遮拦的评判?生活的压力已经快把“我”压垮了,还会更糟吗? “我”不知道,而女儿也无法给“我”答案。时间长了,除了顺应、无视,“我”不知道还能改变什么。女儿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可此刻“我”却无法理解她,“我”无法拒绝,也无法接受——沉默蔓延。“我”不想否定我的女儿。
身为女儿,不只是一个角色,更多的还有对母亲的责任和义务。母亲是家人,她也是家人;母亲是上天赐给我的大树,她是我自己选择的港湾。这个家,需要的不是随时能够走掉的人,而是家人,是能保护彼此的家人。我无法苛责我的母亲,无法要求她按照我的期待思考。她也曾是女儿,也曾试图理解过她的母亲。女儿的母亲,母亲的女儿。面对这个世界的现实落差,我们都不知所措,甚至陷入恐惧和绝望。我不愿你心碎,更不愿与你疏离。其实,我们都一样,活在残酷无比的人生之中。
而将我们串联的,是爱。
是否大家和我一样,也会好奇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什么样子?
说到底,每个母亲心底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喜悦。
《关于女儿》,关于我,关于我们。
庆幸多了一种与母亲沟通的方式,感谢金惠珍女士!
后记:读书饮茶,今日熟普之“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