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意的收集
什么是“创意”?
创意不是突如其来的“点子”,是由某个点激发,通过联想和推理,得到与众不同的新方案的过程。
要得到创意,需要经过仔细的观察生活、解构观察的对象、联想事物、重组对象的过程。
创意大师里奇·戈尔德先生概括了四种创意思路:
1)设计的创意:设计者为使用者服务,看待世界的方式是观察别人。
2)艺术的创意:艺术家追求作品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他们是在观察自己。
3)程序的创意:工程师的创意是为了解答具体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满足于使用马车来远行,那么就不会有汽车了对吗?”
4)科学的创意:科学创意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世界规律。科学家的创意为工程师寻找“如何制造一辆汽车”的方法提供了基础。
为人的设计
设计师的创意有功能性,他能够被人利用,当做工具、用于沟通、简化任务、愉悦心情等。
评判标准:设计师的作品应该让使用者满意,不能够给用户带来麻烦或则争议。
1.1 寻找创意的起点
“我们时间来不及了,就按照xx的抄就行了” - 方向错了,只会越走越远。
“我们要做一个IM”。- 为谁而做?何种形式?没有这些回答,最终只会做成一个QQ、微信或则陌陌。
寻找创意的起点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思考模式:
需求分析、方案再生、颠覆性思维、人性化和科学推论。
1.1.1 需求分析
需求来自问题。
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而衍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先确定“打算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冷静的评估一下是否有效。
1.1.2 方案再生
再生就是把已有的事物用各种形式包装一下再隆重登场。
互联网产品,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把线下的解决方案带到线上,或把另外一个领域的事物改头换面,变成我们的商品。
1.1.3 颠覆性思维
意思就是不按照常规来做事。
1.1.4 人性化
和人有关的一切都会对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注意到和我们接近的事物并且带入自己 - 人脸就其中最典型的。比如“颜文字”。
不管正反面,与人相关的事物总是带给我们最大的共鸣,所以让人性参与到创意中。
1.1.5 科学推论
科学推论的创意,是基于世界法则,通过对现状的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发展规律,预期未来并且推论现在的决策令其符合未来的目标。
1.2 制造创意的过程
1.2.1 观察
只有先输入,才有输出。平时多观察,不要临时抱佛脚。
1.2.2 解构对象
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开来,才知道每一个部位都承担了什么责任,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只有知道怎么分开,以后才知道怎么组合,剥离是再创造的前提。
1.2.3 联想
后天联想能力的锻炼:
1)事物关键词与关键词的继续联想
2)随机两个事物有条件地联系在一起
联想的两个维度:
事物本身和事物所在的时空。
1)关于时间的联想:一个香蕉在昨天和明天分别会怎么样?
2)关于空间的联想:一个苹果在咖啡馆和宇宙飞船中分别会怎么样?
1.2.4 重组-再创造
经过观察和解构,在脑中储存了元素,在正式开始创意过程时联想到了这些可用的元素,然后把这些元素重组起来-这就是再创造。
重组有下面这些方法:
1)打乱组合,把解构的部件打乱重组
2)替换,用其他部件替换
3)增删,增加或删除部件
重组的目的是达到一体化。
1.3 创意的结果
收,然后一以贯之地执行。
用最严厉的标准去挑剔它,找出问题完善它,确保“可行性”。
创意只停留在脑海中,是毫无意义的。确认之后就把他做出来。
2.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什么?
在最开始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产品为谁设计,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对象,就像嫌疑人画像,我们通过研究线索和做各种参照,拼凑出“嫌疑人”的大概样子。
为什么要画像?
1)确认服务的是谁
2)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撕逼)
怎么画像?
1)核心是寻找或虚构一个尽量真实的用户记录他的各种信息。(无法概括则尽量真实)
2)初始目标可能不是十分准确,但可以慢慢调整,先确定一个目标比没有目标要好
2.1 划定用户群
研究用户群时,要考虑以下要素:
1)用户所在的时空
2)用户与他接触的人群
3)用户所在的环境
4)用户完成什么任务
5)用户完成任务使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