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年43岁,1998年7月,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异乡(腻脚乡)任教至今,转眼已在这他县的这一高寒山区扎根了23年。
在他的教育生涯里,不求轰轰烈烈,只为寻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
第一年,他在距离腻脚乡政府所在地30余公里的腻革龙完小任教,全包干四年级“一切”教学任务,兼低年级音乐课。
学校离他的老家(双龙营大麦冲)一共100余公里,途中要转四趟车。这一年里,周末他几乎不回家,借此时间他做做家访、到家中辅导学生……每一幕都让家长和孩子们记忆犹新。
他曾经说到:刚到这里教书的第一个月他灰心过、想到过放弃,或者至少可以托关系回到家乡。但是,他还是选择留下来,因为他的恩师戴国云教导他“要踏踏实实教书育人”。是啊,作为村公所一级的学校,作为规模算是“大点”(在校生300余名)的学校,他却是极少“留下来”的百姓眼中的“大学生”。面对学生求知的目光,他第一次承担起教学音乐课,让孩子们接触“真正”的音乐快乐;面对以代课身份定格了的同事们的“好奇”,他总是“夸夸其谈”,好希望把自己学得的“新东西”全部“传输”给他们;面对学校领导的“重用”、面对家长们的称赞……他为他的留下,他为他的努力,道了一声:值!
因为够努力,1999年9月开学,刚刚实习期满的他,就乡领导任命为腻脚乡辖区阿落白村公所完小教导主任。
喜,更忧!
喜的是这所完小离他的老家只有70余公里,离乡镇才5公里,而且是他们县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这是全乡教师梦寐以求的“天堂”。
忧的是这所完小所辖的七个自然村校是全乡较为突出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很多彝族和苗族孩子讲汉语都成问题,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他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但因为他是地地道道的彝族,明白了领导的用意,明确了自己的使命。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任阿落白完小教导主任三年间,他积极做好全村公所的巩固“普六”和迎接“普九”工作以及所辖7所学校共300余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其中,巩固“普六”和迎接“普九”工作得到乡领导的认可,成为全乡的典范。成绩上也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全乡第二的嘉奖。
由于教师紧缺,他任教导主任三年来还兼课依次完成四到六年级数学、社会、自然、音乐课程教学工作。其中,个人获得一次乡级优秀教师和四年级数学科目全乡第二名的荣誉。
他回忆道:在这四年的小学教育教学中,至今回想起来还会着急得流泪的是——对班上诸如儿时的他一样贫困的孩子的帮助不够。黎某翠、刘某骄、周某强、赵某飞、王某飞、马某超、陶某龙......历历在目,整整的二十多位贫困孩子,虽然他曾经为这些孩子们垫付了教材费、辅导资料费以及为数不多的学杂费,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没能坚持走进初中学校。他们中,很多同学的成绩并不比当年的他差,可是,这些孩子们……他做不到恩师(戴国云、陈发光等)那般无微不至,他做不到对孩子们更多帮助,如果他的能力再强一点,或许今天孩子们也像他一样:坚守着自己的教育梦,发挥着自己的微光,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贫困山区的孩子。
2002年9月,腻脚乡“普九”工作的需要,他被调到腻脚中学校任教至今,共19年。
19年的初中教育教学,每年他都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模式,更新知识结构,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他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公平施教,善待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份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他的不懈努力,不仅教学成绩好,而且学生愿意打开心扉与他交流,他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期间还担任了13年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寄宿制学校,送学生到医院救治,给生病的学生烧水甚至为他们炒点鸡蛋饭是常做的事。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随着学生的越来越难管,找学生、安慰学生、时时下村劝返和教导、家访等等事项,成为他的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中,他任劳任怨,努力创新,关爱学生,民主管理。成为了家长眼里的好老师,学生眼里的好朋友。取得5次被腻脚乡党委腻脚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和6次被丘北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的好成果。
近10年的语文教研组长兼教科室管理中,他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带领语文教师尝试“集体作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他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教科室管理中,他遵照上级相关部门关于教研工作的实施细则和他校的校本教研方案,依据提供的教研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好他校的各种形式的教研工作。突出做好校本培训、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论文组织、学生有意活动等工作。为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素养,带领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及科研活动,指导70余人次完成多项州级课题。
自身发展方面,他积极主持并圆满完成了1项县级课题、2项州级课题和1项省级课题,参与多项州县级课题研究。
其中,2018年6月,结合他们边远地区的辍学问题及开展劝返工作的需要,他大胆申报了一项题为《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及策略研究》的省级规划项目。有幸,该项目于2018年11月被立项,资助资金3万。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他以开展该项目研究为契机,带领项目组六名成员和部分班主任,入村控辍保学专题宣讲12村次,入户劝返回辍学生36人次,编制并发放《腻脚中学控辍保学宣传册》5000余册。对我乡全体民众进行了极为有效地“控辍保学”宣传工作,大幅度降低了我乡的辍学学生数。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控辍保学宣传剧《全民重教圆民生》,以云南地区盛行的比较接地气的“山歌对唱”形式,有效宣传了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控辍保学政策。在文山州委的采纳下,得到“腾讯视频”、“爱奇艺”、文山卫视、云南日版等媒体报刊的宣传,迄今为止播放10万+,为他州的控辍保学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9年12月,该项目以“良好”的等次为他县历来的第一个省级科研项目画了“圈”。
为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啊,结合自他教学和科研经验,他于2007年6月完成64万字命名为《初中教学一本全—语文》的编著;于2016年5月完成14万字命名为《初中语文复习总汇》的编著;2019年8月完成16万字命名为《从“教书匠”走向“研究型”教师》的编著。由于出版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他的三部“著作”未能出版,但在编辑、校对的过程中,他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质和量的极大提升。
通过不懈努力,他得到了16次省级及以上论文奖、5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期刊、主持完成县级课题1项、州级课题2项和省级课题1项的优异展现。并于2010年9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2014年12月,被丘北县教育局授予“丘北县县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他成了领导眼里他是好榜样;同事眼里他是热心肠,积极努力发挥了带头、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