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是学习中从理论到应用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绝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都安排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生做练习。
一些老师用导学案,上面印着这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其中注明几方面的知识要素,然后围绕这几点提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一看这几点提要,就明白这节课要学什么,然后以这些练习为线索,边练习边理解了这堂课的要点。
这张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有了这个学案,学生们自己走路,自己练习,老师只在关键之处做一些启发式的讲解和引导,整个一节课由于是学生自己用力,经过练习探究,这些知识也就牢固掌握了。
有的同学听完课后,拿到练习不会做,这是没有学懂知识,应尽快复习教材,再看看例题,有的同学勉强会做,也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或理解不深或记忆不牢,这就要边复习边加强练习,练习多了,熟练了就好了。
要提高练习的效率,就要掌握练习的本要领。
要坚持先复习后练习,不要拿起练习就做;要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练习,不要遇难而退,轻易问人;要坚持理解消化,立足于懂,不要图快;要坚持数量适当,有代表性,不要贪多或者过简。
做练习的基本方法是: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全面检查。
仔细审题 即对练习题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弄清题中告诉些什么条件,要求你做些什么练习,常常是课本知识的引申、拓展、演化,或者是变通应用,如果不仔细分析思考,消化理解,就不能掌握实质。要运用什么知识去解决问题就不能准确判断,造成解答失误。审题一般可以从以下步骤去考虑:逐字逐句读题,勾画出关键词句。列出条件、结论,寻找解答的对应知识。
认真答题 是指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答的途径,并在解答中做到列式、运算、推理、作图等步步无误。答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从已知条件和未知中找出解题的途径。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法,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法。还有两者结合的分析综合法。
其次是答题过程要合理,答题时的叙述形式、运算、推理、作图等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起初的命题作依据,而且遵循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答题要清楚简洁。
全面检查 指对已解答的练习进行查漏补缺,看解答是否正确、合理、简捷、清楚。检查是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的同学愿意做题,但不愿意检查。以致会做的题,由于马虎,错了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形成不良习惯。检查应着眼以下三点:一查解题的正确性。即查在解题过程中,运算、推理、列式、作图和所得结果等是否正确无误。二查解题的合理性,即查解题的每一步是否都有充足的理由。三查解题的完满、清楚。即查解答是否解决了题目所提出的全部问题,是否有条理,并符合一定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