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写作业别“踩雷”:好监督与坏监督的天壤之别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一场让无数家长头疼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监督孩子写作业的方式,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助力,用不好则可能成为阻碍。《高稳定父母》这本书,就为我们揭示了好监督与坏监督的关键区别,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坏监督:越界的“控制狂”

很多家长在监督孩子写作业时,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控制狂”。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催促和讲道理。孩子写作业稍微慢一点,家长就开始着急,不停地催促:“快点写,磨磨蹭蹭的!”讲各种大道理:“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有出息?”可结果呢?孩子不仅没有加快速度,反而越来越不情愿,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因为催促和唠叨,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关心,而是压力和指责,自然就关闭了“耳朵”,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

还有些家长,直接上演“贴身侵犯”。孩子写作业,他们全程紧盯,孩子写错一个字、算错一道题,马上就指出来,甚至手把手地教。这种过度干涉,完全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作业成了家长的任务,孩子只是被动地执行。长此以往,孩子就像被卸载了发动机的汽车,失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变得依赖、不自信 。

更糟糕的是发脾气。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家长就怒火中烧,对孩子大声斥责。这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对写作业产生恐惧和厌恶。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孩子怎么可能专注于学习呢?

好监督:温柔的“引路人”

与坏监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监督。好监督的关键在于,家长能够把握好分寸,成为孩子学习路上温柔的“引路人” 。

好监督是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空间。家长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作业,只在孩子遇到真正的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孩子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家长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思考:“这道题你觉得可以从哪个方向入手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好监督还体现在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上。当孩子因为作业多而烦躁时,家长先别急着让孩子继续写,而是坐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给予理解和安慰:“我知道作业多,你肯定觉得很累,先休息一会儿,调整好情绪再写,说不定效率更高哦。”这种共情式的沟通,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支持,更愿意主动去完成作业。

好监督的家长懂得适时地鼓励和肯定孩子。每一次孩子取得进步,哪怕只是比上次提前完成了几分钟作业,家长都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宝贝,你这次完成作业的速度变快了,真为你高兴!继续加油哦!”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监督的本质:引导孩子走向自律

无论是好监督还是坏监督,背后反映的都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坏监督的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试图快速解决问题。而好监督的家长,更注重孩子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向自律。

《高稳定父母》中提到,感觉好了,能力到了,孩子自然会进入自律状态,彻底告别磨蹭拖拉。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正确的监督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下一次,当你坐在孩子身边监督他写作业时,不妨对照一下好监督和坏监督的标准,问问自己:我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阻碍孩子呢?让我们都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好监督,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