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会肤浅的理解“自尊心强就是不能让别人看不起“。听了樊登老师解读的《自尊》这本书后,书中很多内容对我都非常有触动。
书中说,一个人如果无法认识到他的自我价值,缺乏自尊,就会出现大量的保护栏行为,包括:抱怨、发怒、自吹自擂、信口雌黄、酗酒、工作狂等等。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非常糟糕的事情,如果延伸下挖,我们都会发现他的内心动力,基本上是自我价值感缺乏所致。
书中写到:一个人低自尊的状况来自于“病态批评”,而这种评批的声音往往是来自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
以下五种批评,很有可能是引发孩子低自尊的罪魁祸首。
1> 批评经常与道德挂钩。“我每天累死累活的照顾你,你从来不知道心疼我,你太自私了”
2> 批评经常上纲上线。“现在你就这样,再这样下去,我还能指望上你”
3> 禁止手势的频率。“孩子不管怎么做,父母都给予否定”
4> 禁上手势的一致性。“孩子做也不行,不做也不行”
5> 禁止手势源于家长情绪。“孩子受批评不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对,而是家长情绪不佳,拿孩子出气”。
这种病态的批评对一个人影响特别大,要主要的就是“批评上瘾”,既批评、否定自己,也批评、否定他人。
当我们自尊水平受到伤害时,很容易发生“认知扭曲”,就好似带着“哈哈镜”看世界,看到的事物就会偏离客观。
认知扭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过度总结。“明明只是做错了一件小事,你会总结天都要塌了“。
2> 贴标签。“喜欢给自己或他人定性,你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3> 过滤。“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好的全过滤掉了,看到的全是坏事,因为负面情绪在起作用”
4> 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要么好,要么坏;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5> 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解除这个“脑海中自我评批的小人儿”的武力呢?
发现它、盯着它、去融合(我现在感觉自己有些沮丧,那不是真正的我)
当我们能够用这种同情、理解的心情去看待自己的过往,看待自己的家人,看待周围的人时,我们的认知扭曲就会逐渐扭转过来,我们也会逐渐回归健康的价值观。
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健康的价值观呢?
第一个特征:灵活性。就是它不会是一个死板的、僵硬的,它可以随着学习、随着人生的体验不断的丰富、调整、改变。
第二个特征:内化于心。这个价值观不是从外界摄入的,是自己内化于心的。
第三个特征: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而非成为生活的束缚。
书中对“错误“、”批评“的具体做法,对我尤其有启发。
“错误是生活中必要的配额,是真实生活的先决条件,错误是发生过的事情,永远都不在当下,痛苦、纠结、自责,对于改变错误是没有帮助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写下错误发生的过程,从这件事中找到你最看重的东西,接纳和原谅自己,错误是良师,吃一堑长一智,在错误中成长是最快的“。
有效回应批评的方式包括:
1> 承认。当我们觉得别人的批评有道理时,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批评,别人的评批的仅是事情本身,而不是针对“你这个人是怎样的定性评价”。
2> 部分同意。当我们觉得别人的批评不完全对时,可以同意他人说法中正确的部分,或是同意对方说的原则,可能性等。
3> 好奇心。从他人的批评里,探寻他人的想法是什么?
自尊的基石是我们的核心信念。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低,他的核心信念往往会是“我很糟糕、我很笨、我不够好、我做不到、我太差劲儿等等”,当我们处在人生低位的时候,我们看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容易放大。
只有在心底里相信并践行,“我可以、我能够、我值得、我有机会、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带给自己勇气和力量的核心信念,我们才能站得高一些,也才能有机会创造积极主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