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妈妈快70岁了,依然种了六、七亩地。我们村的地全是旱地,都在半坡上,村里依上势修了两条小路通往地里。种地的大多都是60岁往上的老人了,为了方便拉庄稼,家家户户都买了小三轮电动车。
种地非常辛苦,一年到头可能一粒庄稼都没收到,白白辛苦一年,还要搭上种子,肥料,但是,他们从不抱怨,认为颗粒无收,也是一种结果。这就是中国农民的坚毅,在中国西北这样贫瘠的土地总是能种出很多庄稼的原因,土地是农民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秋收时,玉米、花生、芝麻、红薯陆续成熟。一般从每年的八月底开始收玉米和芝麻,九月到十月初拔花生,刨红薯。等红薯下入窖里,秋收也就算完成了,接下来要播冬小麦。
秋收也是最忙的时候。如果我没有上班,一般都会去帮忙。自己在家里待着啥也不干,看着那么大年纪的老人在地里干活,肯定是于心不忍。如果我去上班了,也会星期天抽空回家里帮他们干活。
昨天晚上打电话,听妈妈说还有一亩七分地的玉米要掰。今早,安顿好孩子我们便往家赶,到地里九点多了。爸爸妈妈差不多已经掰完了五分地,地里有几堆光溜溜的玉米棒子。今年的玉米棒不是太好,因为玉米抽穗的时特别旱,所以棒子长得短。另外,前段时间刮大风,有一半玉米被风刮趴在地上,掰玉米的时候也得弯着腰,更吃力。妈妈的脸上全是汗,头发全是汗,头发也被汗浸湿沾在脸上。爸爸被晒得黝黑,他的工作是拿着镰刀把玉米杆割下来,放成堆。
太阳特别毒辣,如果在太阳地里晒三五分钟,肯定会把皮肤晒红黑红黑的还好我戴了遮阳帽。衣服早被汗水湿透了,到地里干活不干活都会很热。妈妈看了看我说:“我们都准备回去呢!快十点了,天这太热了。不再掰了,把这些装装拉回去吧!”我看了看妈妈旁边还有一片没有掰,赶紧开干。
看妈妈说她要拿袋子把玉米装装放到车上。老公突然说:“把车开到地里,玉米直接放车上,这样能快点。”很快,他就把三轮车倒到了玉米地里,我们七手八脚的把地里的玉米往车厢板里拾,一共有五大堆玉米,很快就装了满满的一车。接下来,用袋子把剩下的玉米再装进去,放到车上面。这样,比以前省事,省力,省时多了。
等到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爸爸也把他的自己的活干完了。老公拉着玉米回去了,我和爸爸妈妈也陆续回家,我看时间才十点多一点。我放眼看去,地里掰玉米的人都还没有走,大家都把车停在路边,拿袋子一点一点地装,装完还得往车上背。有的玉米地分明可以把车开进去的装玉米,可是,我们这儿的人也许是没有那样的习惯,也许是没想到。
老公说:“我们这是懒人的法儿。”
其实,我觉得这样还不错:“因为直接把玉米放到车斗里拉的多,再说如果没有懒人想办法怎样省力,都满足于现状,不去创新,怎么会有那么多发明创造?那脱粒机,收割机什么的就不会被发明了。一个社会也是这样,能快速进步吗?”这样的话说出口,我也挺佩服自己的,怎么能想到这一点上去呢?
回到家,还要把车里的玉米棒子装进装蔬菜一样的网袋里,放在房子上晾晒。老公又想了一个方法,他把车子倒进阴凉的地方,我们拿袋子在车厢里装,这样也不热,大约十分钟左右就装了十来袋。
接下来,是要用吊机把玉米袋子吊到房子上,我负责在下面把吊机的钩子挂在玉米袋子上,老公负责开往上面吊,爸爸在房子上面把玉米袋子卸掉码好。我们配合的很好,一会就完成了。
果然,多想办法越来越轻松。今天,一共掰了一亩多地。妈妈说:“人怕活,活也怕人。要勤快,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