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梁启超于1922年在苏州作的一场演讲。这场演讲在100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是能给人很大的感触。
梁启超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康有为的学生,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是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梁启超。却不知,他还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曾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蔡锷、徐志摩、梁实秋都是他的弟子。他的子女也个个成才,长子梁思成是建筑学的奠基人,小儿子梁思礼则是火箭专家,是中科院的院士。
在梁启超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养定其根本智慧,保护好其自由意志,最终要让其拥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观,做个不惑、不惧、不忧,顶天立地的人。
很多教育专家都在说要教学生做人,但是要怎么教呢?今年十月份,河南一位高中老师给出了非常朴实的答案。她在清晨五点多的马路上,看到很多为了生计赶路工作的人们,想到他们的家中肯定都有要养育的孩子。于是,在班会的讲台上,她对孩子们说:“如果父母能够承受五点的寒风起来干活,那六点多的课本对你来说不冰手。”
这位老师的视频在网上一度火爆,也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对教育先育人的认可。
梁启超将教育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部分。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要做到不惑,梁启超提出不仅要首先就要有精准的判断力,这判断力来自于知识。梁启超着重指出,知识不仅仅包括文化知识,还包括生活的知识。
几年前曾经轰动一时的神童魏永康17岁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博研究生,一度被称为“东方神童”,但是入学三年后却被劝退了。其中的原因非常令人唏嘘。他从小被妈妈照顾,甚至到了高中吃饭都是妈妈在喂,他从高等学府被劝退也是很正常了。他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更糟糕的是社交能力也几乎为零。这就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教育失败的案例。
梁启超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全面,梁思成是一名绘画高手,高超的绘画水平使他在绘制建筑图纸时游刃有余。此外,梁思成还是一名运动健将,运动员的体魄在他需要跋山涉水时也倍感轻松。
那何谓“不惧”呢?梁启超强调,人要活得坦荡,遵从自由意志。只有当一个人,意志经过磨炼,有着端正的人品,才会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做什么都不会迟疑,没有畏惧。
梁启超提到的“不忧”是要孩子做到通达乐观。我女儿在初三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因为焦虑症住院治疗。我在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的震惊。是什么样的困难,让孩子会患上焦虑症呢?有强健的人生观,开阔的心胸,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应该是除了知识储备之外,孩子必须要具备的。这样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会保持乐观,积极面对,战胜困难,越走越远。
想想今年轰轰烈烈的“双减”再看看梁启超先生对教育的深刻阐述,我只觉得,先生提倡的教育是理想,而现实真的很残酷。11月份在头条看到经济学者宋清辉在其头条中悲痛地表示自己12岁的儿子,在一天清晨上学时,选择了从17层楼一跃而下。他心痛儿子的早逝,也质疑学校在教育部“双减”的要求下,依旧高压,各种打卡,各种测试,孩子不堪重负。
这样一个有着绘画天赋的孩子,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告别,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但是,除了学习压力太大之外,这位父亲也责备学校在心理方面的干预不够,流于形式,没有给孩子真正的心理上的帮助。其实,对学校和社会给中学生的压力有意见是正常的,这位父亲是不是也要想想,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自己在这方面也没有做到位呢?学校有责任是一方面,我认为,家长对孩子身心的养育更为重要。
家长除了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要想得是怎样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心,勇敢的心,帮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很坦然,不惧。不忧,不惧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与不惑是同等的重要。而只有孩子可以不忧不惧了,不惑才会更顺利。